《小隐园诗》

时间: 2025-02-04 15:49:40

仆本尘外士,功名若毫末。

因寻小园隐,忽见群芳发。

昔梦宛可记,灵契方兹达。

会须挂朝缨,归弄岩前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仆本尘外士,功名若毫末。 因寻小园隐,忽见群芳发。 昔梦宛可记,灵契方兹达。 会须挂朝缨,归弄岩前月。

白话文翻译:

我本是超脱尘世的人,功名对我来说微不足道。 因为寻找一个隐居的小园,突然看到百花盛开。 过去的梦境仿佛还能记得,灵性的契合在这里得以实现。 总有一天我会脱下官帽,回到山岩前赏月。

注释:

  • 仆本尘外士:仆,我;尘外士,指超脱尘世的人。
  • 功名若毫末:功名,指官职和名声;毫末,极微小的部分。
  • 因寻小园隐:因,因为;小园隐,指隐居的小园。
  • 忽见群芳发:忽,突然;群芳发,百花盛开。
  • 昔梦宛可记:昔梦,过去的梦境;宛,仿佛。
  • 灵契方兹达:灵契,灵性的契合;方兹达,在这里得以实现。
  • 会须挂朝缨:会须,总有一天;挂朝缨,脱下官帽。
  • 归弄岩前月:归,回到;弄,赏玩;岩前月,山岩前的月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绛(生卒年不详),字希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谢绛在经历了官场生涯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诗中通过对小园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仆本尘外士,功名若毫末”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接下来的“因寻小园隐,忽见群芳发”描绘了一幅隐居小园中百花盛开的美丽画面,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后两句“昔梦宛可记,灵契方兹达”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梦境的回忆和对灵性契合的追求。最后两句“会须挂朝缨,归弄岩前月”预示着作者最终将放弃官职,回归自然,享受山岩前的月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仆本尘外士,功名若毫末”:作者自称为超脱尘世的人,认为功名微不足道。
  2. “因寻小园隐,忽见群芳发”:因为寻找隐居的小园,突然看到百花盛开,象征隐居生活的美好。
  3. “昔梦宛可记,灵契方兹达”:过去的梦境仿佛还能记得,灵性的契合在这里得以实现。
  4. “会须挂朝缨,归弄岩前月”:总有一天会放弃官职,回到山岩前赏月,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功名若毫末”将功名比作极微小的部分,强调其不重要。
  • 象征:“群芳发”象征隐居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 对仗:“昔梦宛可记,灵契方兹达”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通过描绘隐居小园中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群芳发:象征隐居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 岩前月:象征自然和宁静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功名若毫末”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什么态度? A. 重视 B. 淡泊
  2. “忽见群芳发”中的“群芳”指的是什么? A. 一群人 B. 百花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继续做官 B. 回归自然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诗词对比:

  • 谢绛的《小隐园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谢绛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而陶渊明的诗则更注重对田园生活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绛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谢绛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