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叶秋风起,苍葭晓露团。
鹤鸣初警候,雁上欲凌寒。
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
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馀欢。
白话文翻译:
秋风起时,黄叶纷纷落下,清晨的露水把苍苇打湿。鹤鸣声初次响起,预示着秋天的到来,雁阵正要飞向寒冷的北方。月亮像打开的匣子,光辉洒落,云彩如同戴在头上的华冠。举杯对着天际的序曲,高朋满座,宴席上欢乐依旧。
注释:
- 黄叶:秋天时树叶变黄,象征着季节的更替。
- 苍葭:指蒿草、芦苇等植物,常生于水边。
- 鹤鸣:鹤的叫声,象征着秋天来临。
- 凌寒:飞向寒冷的地方,雁群迁徙的标志。
- 月镜:月亮的光辉如同镜子,明亮而清澈。
- 云缨:云彩如同装饰的带子,形象美丽。
- 清尊:指盛酒的器具。
- 旻序:天上的乐曲,形容自然的韵律。
- 高宴:高朋满座的宴会,象征着欢乐和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峤,字玄度,号少游,唐代诗人,曾任翰林学士。李峤的诗歌多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秋冬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八月,正值秋季,作者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时节变换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李峤的《八月奉教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特征和人们的情感。诗的开头“黄叶秋风起,苍葭晓露团”以黄叶暗示秋的到来,秋风的吹拂则带来了自然的变化。接下来的“鹤鸣初警候,雁上欲凌寒”中,鹤的鸣叫和雁的迁徙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给人以警示,暗示着寒冬即将来临。诗的中段描绘了月亮和云彩,“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传达了秋夜的静谧和美丽。最后两句“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馀欢”则转向人们的聚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仿佛在告诉我们,尽管季节在变化,但人们的情感和欢聚的时光是永恒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秋天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友情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叶秋风起”:描绘秋季的到来,黄叶随风飘落,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 “苍葭晓露团”:清晨的露水凝聚在苍苇上,展现出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鹤鸣初警候”:鹤的鸣叫预示着秋的到来,暗示着时节的更替。
- “雁上欲凌寒”:雁群即将迁徙,表达了生命的迁徙与无常。
- “月镜如开匣”:月亮的光辉如同打开的匣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云缨似缀冠”:云彩如同华丽的冠饰,增添了秋夜的美感。
- “清尊对旻序”:举杯畅饮,对着天上的乐曲,象征着欢乐的聚会。
- “高宴有馀欢”:宴会上的欢声笑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自然景象充满生机,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对生命流转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展现了李峤温婉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黄叶:象征着衰老、时间的流逝。
- 苍葭: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鹤鸣、雁阵: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与生命的迁徙。
- 月镜:代表着明亮与希望。
- 云缨:象征着华丽与美好。
- 清尊、高宴:象征着人际关系的融洽与生活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峤的《八月奉教作》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鹤鸣”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来临
D. 冬天的寒冷 -
“月镜如开匣”中的“月镜”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亮
B. 一面镜子
C. 一种器具
D. 天上的星星
答案:
- C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李峤的《八月奉教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秋天的景象,但李峤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孤独。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峤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