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闤闠开三市,旗亭起百寻。
渐离初击筑,司马正弹琴。
细柳龙鳞映,长槐兔月阴。
徒知观卫玉,讵肯挂秦金。
白话文翻译:
在繁华的市集上,三座市场相继开放,旗帜和亭子高高耸立。
渐渐地,乐声响起,初次击打着鼓,司马相如正在弹奏琴曲。
细长的柳树在阳光下映出龙鳞般的光泽,长长的槐树在月光下投下兔子般的阴影。
人们只知欣赏美玉,谁又愿意把秦国的黄金挂在身上呢?
注释:
- 闤闠:指繁华的市集。
- 三市:指三个市场,象征繁荣的商业活动。
- 旗亭:市场上竖起的旗帜和亭子,表示热闹的场面。
- 渐离:指乐曲渐渐响起。
- 司马:指司马相如,他是古代著名的文人。
- 细柳龙鳞映:细柳的影子在水中映出龙鳞的图案,形象生动。
- 兔月阴:长槐树下的阴影像兔子,形象美丽。
- 观卫玉:观赏美玉,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挂秦金:指秦国的黄金,暗示人们对财富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 772—846年),字子升,唐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李峤在政治上曾任职,生活在唐代中期,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创作背景:
《市》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的长安是一个繁华的都市,商业活动频繁,市井生活丰富多彩。诗中描绘的市场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峤的《市》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繁华的市集场景。开篇“闤闠开三市”,直接切入主题,展现出市场的热闹气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渐离初击筑,司马正弹琴”描绘了市场中的音乐声,表现了人们在市场中享受生活的情景。这种乐器的独特选择,也暗示了文化的交融与人们对艺术的追求。
“细柳龙鳞映,长槐兔月阴”这两句使用了生动的意象,细柳的影子如同龙鳞般闪烁,长槐树下的阴影又像兔子,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幻想的环境,使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最后两句“徒知观卫玉,讵肯挂秦金”则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财富的冷淡,反映了诗人对价值观的思考,一种对物质与精神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结合了市井生活的繁华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李峤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美的追求,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闤闠开三市:描绘市场的热闹,暗示繁荣的经济。
- 旗亭起百寻:高耸的旗帜和亭子,增加了市场的气势。
- 渐离初击筑:乐声开始,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 司马正弹琴:引入文化元素,突显人们的精神追求。
- 细柳龙鳞映:通过自然意象,展现美的细腻。
- 长槐兔月阴:形象的阴影,增强了诗的意境。
- 徒知观卫玉:表达对美的追求。
- 讵肯挂秦金:反思物质与精神的价值观。
修辞手法:
- 比喻:细柳影子比作龙鳞,描绘生动。
- 对仗:如“细柳龙鳞映,长槐兔月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市集、音乐和自然景象,构建了丰富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繁华的市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展现了李峤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闤闠:象征繁荣与热闹的商业活动。
- 细柳:象征柔美与生机。
- 长槐:象征长久与稳定。
- 琴:代表文化与艺术。
- 玉与金:分别象征美好与物质财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闤闠开三市”中“闤闠”指什么?
- A. 市场
- B. 酒店
- C. 学校
- D. 宫殿
-
诗中提到的“司马”指的是谁?
- A. 司马光
- B. 司马迁
- C. 司马相如
- D. 司马昭
-
“徒知观卫玉,讵肯挂秦金”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对金钱的渴望
- B. 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 C. 对权力的追求
- D. 对名利的无所谓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峤的《市》与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李峤更注重市井的繁华,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两者在意象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李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