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27 03:35:33

碧水东流,白云西去。

旌旗卷尽西山雨。

淡烟寒露黄昏,伤怀又是别来处。

双眼增明,青山如故。

故人怪我来何暮。

征鼙声震五更风,梦魂惊散无踪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水东流,白云西去。旌旗卷尽西山雨。淡烟寒露黄昏,伤怀又是别来处。双眼增明,青山如故。故人怪我来何暮。征鼙声震五更风,梦魂惊散无踪绪。

白话文翻译:

碧绿的河水向东流去,白云向西飘去。西山的雨卷起了旌旗。黄昏时分,淡淡的烟雾和寒露让我更加伤感,这又是离别的地方。我的双眼愈加明亮,青山依旧如昔。老朋友怪我怎么到得这么晚。征鼓的声响震撼着五更的风,梦魂在惊扰中散去,毫无踪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水:清澈的水。
  • 旌旗:战斗时的旗帜,象征着战斗和离别。
  • 淡烟寒露:形容黄昏时分的寒冷和朦胧,增加了伤感的氛围。
  • 征鼙:征战时的鼓声。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征鼙”常常与征战、离别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战乱和离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秉忠是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情感真挚和意象丰富见长,常表达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经历了离别与思念的痛苦,反映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感。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词作,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碧水东流,白云西去”便设定了一个动荡的时空背景,自然景物的流动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接着“旌旗卷尽西山雨”,不仅描绘了战场的场景,也暗含着对离别的感慨。

在“淡烟寒露黄昏”一句中,黄昏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诗人借助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故人深切的思念。在“故人怪我来何暮”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愧疚与无奈,显现出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情感的深厚。

最后,结尾的“征鼙声震五更风,梦魂惊散无踪绪”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鼓声震撼,象征着征战的无情与梦境的破碎,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交织成一幅悲壮的画面。整首词以清新的自然景物和深沉的情感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水东流,白云西去。:描述自然景象,表达时间的流逝。
  • 旌旗卷尽西山雨。:暗示战斗的激烈与离别的痛苦。
  • 淡烟寒露黄昏,伤怀又是别来处。:黄昏的景象与心情交织,增添了伤感。
  • 双眼增明,青山如故。:即使眼中明亮,青山却始终如旧,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
  • 故人怪我来何暮。:表达对友人的愧疚。
  • 征鼙声震五更风,梦魂惊散无踪绪。:征战的鼓声震撼着夜晚的宁静,梦境中的思念也随之消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黄昏”,暗示人生的无常。
  • 拟人:自然景物似乎也在表达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碧水东流,白云西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不可逆转。
  • 白云:代表自由与漂泊,暗示诗人的心境。
  • 旌旗:象征战争与离别,增加了诗的悲壮感。
  • 黄昏:生命的终结与失落,增添了伤感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征鼙”指的是什么?

    • A. 战斗的号角
    • B. 征战的鼓声
    • C. 友人的呼唤
    • D. 自然的声音
  2. 诗人对故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愤怒
    • B. 无奈与思念
    • C. 忘记
    •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屈原的《离骚》与刘秉忠的《踏莎行》都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但前者更为悲壮,而后者则更细腻与感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