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读五代史后唐史》

时间: 2025-01-08 16:54:25

燕赵生奇士,仇方决志平。

十年常竭节,一剑早知名。

自取河南镇,终辞霸府兵。

飞鹰昭庆路。

穷达有高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赵生奇士,仇方决志平。
十年常竭节,一剑早知名。
自取河南镇,终辞霸府兵。
飞鹰昭庆路,穷达有高情。


白话文翻译:

燕赵地区出众的人才,仇方立志要平定动乱。
他十年如一日地勤奋节俭,早已凭借一剑名扬四方。
他自愿去镇守河南,最终告别了权势的军队。
飞鹰在光明的道路上翱翔,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能保持高尚的情操。


注释:

  • 燕赵: 指的是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以出人才而闻名。
  • 仇方: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可能是指后唐时期的人物。
  • 决志平: 决定要平定动乱。
  • 竭节: 竭尽所能,节俭。
  • 早知名: 早已成名。
  • 自取: 自愿选择。
  • 霸府兵: 指的是权势的军队。
  • 飞鹰昭庆路: 飞翔的鹰象征着自由与志向,昭示着光明的前途。
  • 穷达: 意指贫穷和富贵。

典故解析:

“燕赵生奇士”出自历史上对燕赵地区人才辈出的描述。后唐时期,仇方以其决心和才能为人所称道。诗中提到的“飞鹰”象征着高飞的理想和追求,表达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依然能够保持高尚情操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季良,号少之,宋代诗人,曾任官职,性格刚直,重视士人操守。他的作品多关注历史与现实,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对《五代史后唐史》的阅读之后,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仇方为主线,展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奋斗与志向。诗的开头提到“燕赵生奇士”,一方面是对燕赵地区人才的赞美,另一方面也为后文引出仇方的志向奠定了基础。接着通过“十年常竭节”的描述,强调了仇方的勤奋与节俭,这种品德在动乱时代尤为重要。

“自取河南镇”一语,显示出仇方在乱世中的选择,表明他宁愿放弃权势与荣耀,去承担守卫地方的责任。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他的志向,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

结尾的“飞鹰昭庆路,穷达有高情”更是升华了整首诗的情感,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能保持高尚情操,显示出一种超然的境界。通过对仇方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也激励后人应当志存高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燕赵生奇士: 提到出众的士人,暗示仇方的非凡。
    • 仇方决志平: 提出仇方的目标,体现出他的决心。
    • 十年常竭节: 描绘他的努力和节俭,反映出他忠贞的品质。
    • 一剑早知名: 表达仇方因才能而成名,剑象征着他的勇气与决心。
    • 自取河南镇: 他选择去守边疆,显示责任感。
    • 终辞霸府兵: 放弃权势,体现出他的高洁。
    • 飞鹰昭庆路: 比喻志向高远,象征自由与理想。
    • 穷达有高情: 无论身处逆境或顺境,都要保持高尚情操。
  • 修辞手法:

    • 对仗: “穷达有高情”与“飞鹰昭庆路”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 “飞鹰”象征志向与自由。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仇方的赞美,强调了理想与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在动荡中保持高尚情操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 燕赵: 象征着人才辈出的地方。
  • : 象征勇气与名声。
  • 飞鹰: 象征追求理想与自由。
  • 河南镇: 代表责任与担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赵”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四川
    • B. 河北、山西
    • C. 江苏
  2. “飞鹰”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志向与自由
    • C. 权力
  3. 仇方的志向是什么?

    • A. 当权
    • B. 平定动乱
    • C. 逃避责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夏竦 vs. 杜甫: 都关注历史与人文,但夏竦更侧重于个人理想,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间疾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记》
  • 《五代史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