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绝长生观,再游疑后身。
人间空石劫,物外自壶春。
道士青精饭,先生乌角巾。
回头增怅望,倦马扑征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长生观的情景,心中感到了一种神秘而又超脱的感觉,仿佛自己的身心逐渐与世隔绝。人生在世,仿佛如石头般沉重,无法逃离世间的劫难;而在这个超脱的境地之外,更有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道士以青色的精食供奉,身着乌角巾的先生在一旁,显得格外悠然。回头望去,内心不免增添了一丝惆怅,疲惫的马儿扑向了征尘,象征着人世间的奔波与无奈。
注释
- 长生观:道教的一种修道场所,以追求长生不老为目的。
- 石劫:指世间的苦难和劫难,石头象征沉重和坚硬。
- 壶春:壶中春意,象征一种超脱于世俗之外的宁静与美好。
- 青精饭:道士所吃的精致食物,象征道教的清修与养生。
- 乌角巾:一种道士所戴的帽子,象征道士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他一生致力于报国,虽然屡遭挫折,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陆游的诗歌风格豪放、清新,常以抒情与咏志为主,作品中充满了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小憩长生观饭已遂行》写于陆游晚年的游览经历,表达了他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困苦后,陆游希望从道教的哲学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长生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感悟与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开头两句“清绝长生观,再游疑后身”,即刻营造出一种幽静、超然的氛围,表达诗人对长生观的向往与几分惶惑。诗人把人生比作“空石劫”,感叹世间的艰难与无奈,透出对现实的无声控诉。
“物外自壶春”一句,诗人则转而描绘一个理想的境地,这里有着春意盎然的美好,仿佛在暗示道教的“无为而治”和对自然的尊重。接下来的道士与先生的描绘,更是将这种超脱的生活形态具象化,让人向往。
最后两句“回头增怅望,倦马扑征尘”,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疲惫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从理想回归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在清幽中透出一丝惆怅,深刻地反映了诗人那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绝长生观:描绘长生观的清幽与绝世,引出诗人的游览。
- 再游疑后身:再一次游览,似乎让人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身处于另一个世界。
- 人间空石劫:世间如石般的艰难与无奈,暗示人生的苦痛。
- 物外自壶春:超越世俗的境界,似乎在描述道教的理想。
- 道士青精饭:道士的清淡饮食,象征道教的清修。
- 先生乌角巾:道士的身份与形象,增添了道教文化的色彩。
- 回头增怅望:回望过去,内心生出惆怅。
- 倦马扑征尘:疲惫的马儿象征着现实生活的困苦与奔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石劫”比喻人生的艰难,形象生动。
- 对仗:如“人间空石劫,物外自壶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长生观、道士等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长生观的游览,反映了诗人对道教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超脱与宁静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 长生观:象征着道教的精神追求与理想境界。
- 青精饭:象征道士清修的生活方式,表达一种超脱的态度。
- 倦马:象征世俗生活的奔波与疲惫,突出诗人的内心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生观”主要象征什么?
- A. 道教的理想生活
- B. 现实的困苦
- C. 诗人的无奈
-
“倦马扑征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现实的疲惫
- C. 对理想的追求
-
诗中提到的“青精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美食
- B. 道士的清修食物
- C. 诗人的想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陆游 vs. 李白
陆游的诗歌多以现实的艰难与对理想的追求交织,而李白的诗则往往充满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陆游的《小憩长生观饭已遂行》反映了对道教理想的思考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的《将进酒》则表现出对人生的纵情与豪放。这种风格的对比,展示了两位诗人在面对生活时的不同态度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