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四时招隐辞 其三》
时间: 2025-02-04 15:37: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山四时招隐辞 其三
作者: 周密 〔宋代〕
灏气泛兮虚寥,商籁发兮萧骚。
策逍遥兮玉囿,驾言陟兮弁之椒。
石林林兮献状,浮空倒影兮清苕。
漭具区兮泻碧,若杯水兮堂坳。
披素怀兮佩明月,然啸兮泠飙。
阅古今兮宇宙,一日非近兮千载非遥。
嗟湛辈兮堙灭其奚数,慨其感兮临高。
水竹清兮秋晚,赋丛桂兮谁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北山四季的幽静与自然的美景。开头描写了广阔的天空和空旷的环境,商籁的声音在萧瑟的秋风中回荡。诗人漫游于玉石般的园林,仿佛在驾驭着言语向高处飞扬。接着,描绘了石林的景象和空中清澈的倒影,水波荡漾如同在碧绿的湖泊中。诗人心怀素雅,佩戴着明月,伴随着清风而唱。诗人回顾古今与宇宙的关系,意识到时间的相对性,一天并不算近,千年也并不遥远。最后,诗人感慨那些湛蓝的水和竹子在秋天的清澈,桂花成丛,但又是谁在招引它们呢?
注释
- 灏气:指广阔的气象,形容空旷的天空。
- 商籁:古代乐器,特指商朝的乐器,这里指代音乐的声音。
- 策逍遥:策马悠然自得。
- 玉囿:指美丽的园林。
- 漭具区:形容水面宽广,明亮。
- 披素怀:心中怀抱素净的情感。
- 然啸:随风而唱,表达情感。
- 嗟湛辈:感叹那些湛蓝的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密(1232年-1298年),字吉甫,号半山,宋代诗人、词人,历史学家,官至太常博士。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山四季的变换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潮。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描绘了北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借助自然景象来抒发个人情感,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清新的画面。诗人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深入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意义,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对比于纷扰的人世,北山的清幽恰恰是他心灵的归宿。
透过“披素怀兮佩明月”,诗人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月光的明亮与心灵的纯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而“阅古今兮宇宙”的沉思则让人感受到哲理的深邃,时间在他眼中不再是单一的线性,而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概念。最后,以“赋丛桂兮谁招”结束,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灏气泛兮虚寥:描绘广阔而空旷的天空。
- 商籁发兮萧骚:秋风中回响的音乐,营造出萧瑟的氛围。
- 策逍遥兮玉囿:在美丽的园林中悠然自得。
- 驾言陟兮弁之椒:驾驭言语向高处飞扬,象征着思想的飞跃。
- 石林林兮献状:石林的景象美丽动人。
- 浮空倒影兮清苕:水面清澈,倒影如画。
- 漭具区兮泻碧:水面宽广,明亮如碧。
- 若杯水兮堂坳:将水比作小杯,形容其小巧。
- 披素怀兮佩明月:心中怀抱清净,佩戴明月。
- 然啸兮泠飙:伴随清风高歌。
- 阅古今兮宇宙:思考古今与宇宙的关系。
- 一日非近兮千载非遥:时间的相对性。
- 嗟湛辈兮堙灭其奚数:感叹时间的无情。
- 慨其感兮临高:对高远情感的感慨。
- 水竹清兮秋晚:秋天的水竹清澈。
- 赋丛桂兮谁招:桂花成丛,却无人招引。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意境。例如,“披素怀兮佩明月”运用了对仗手法,强调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探讨了人类生存的意义与时间的哲理,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灏气:象征开阔与自由。
- 商籁:代表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 玉囿:象征美好与安静的生活环境。
- 明月:象征纯净与理想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商籁”指的是哪种声音?
- A. 鸟鸣
- B. 音乐
- C. 风声
-
“披素怀兮佩明月”中的“素怀”主要指什么?
- A. 复杂的情感
- B. 清净的内心
- C. 世俗的欲望
-
诗的最后一句“赋丛桂兮谁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桂花的赞美
- B.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C.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周密的《北山四时招隐辞》与陶渊明的《饮酒》都有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但周密更注重自然的哲理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得。两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周密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