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新罗僧归本国
作者: 贯休 〔唐代〕
忘身求至教,求得却东归。
离岸乘空去,终年无所依。
月冲阴火出,帆拶大鹏飞。
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为了追求至高无上的教义,我忘却了自己的生命,最终却只能回到东国。离开岸边,乘着空中的船,整年都没有依靠。月亮冲破了阴云,火焰在亮光中燃烧,船帆像大鹏鸟一样飞翔。想必回到故乡后,多半会穿上紫色的衣服。
注释:
- 忘身:指忘却自身的安危,形容追求信仰的决心。
- 至教:指最深刻、最崇高的教义。
- 东归:指返回东国,即新罗。
- 乘空去:乘坐空中的船,形容轻松而快速的离开。
- 终年无所依:整年都没有依靠的地方,表达孤独感。
- 月冲阴火:指月亮冲出阴云,象征光明和希望。
- 帆拶大鹏飞:船帆像大鹏鸟一样飞翔,形容远行的壮丽景象。
- 紫衣:指高僧所穿的衣服,象征尊贵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佛教题材的诗。贯休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信仰的思考与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贯休与新罗僧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僧人回国的祝福与对其求道之路的赞美。新罗僧人来到唐朝学习佛教,回国后继续传播佛法,贯休在其归国之际,借诗表达对信仰的执着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诗的开头便强调了僧人追求教义的坚定决心,表现出一种忘我精神。接着通过“离岸乘空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仿佛在说,真正的追求是超越了地面的束缚,向着更高的目标飞翔。而“终年无所依”则展现了追求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无奈,突显出信仰之路的艰辛。
在“月冲阴火出”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意象的对比,月亮的明亮与阴云的黑暗形成鲜明对照,象征着信仰的光明能够穿透黑暗,带来希望。最后一句“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则是对僧人归来的美好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他在故乡会受到尊重与崇敬,体现了对信仰传播的期待。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信仰的渴望,也有对归属感的追求,展现了贯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忘身求至教:表达了追求信仰的决心,意味着为了信仰不惜牺牲自己。
- 求得却东归:说明了追求的结果,虽然学有所成,却要返回故乡。
- 离岸乘空去:描绘了离开时的轻松与自在,象征着精神上的升华。
- 终年无所依:反映出追求过程中的孤独,缺乏归属感。
- 月冲阴火出:象征光明的希望,信仰能够战胜困境。
- 帆拶大鹏飞:表现了壮丽的景象,寓意着追求的伟大与壮志。
- 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暗示着归国后的荣耀。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帆拶大鹏飞”)、对仗(如“月冲阴火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追求信仰的执着与归属感的缺失,同时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情感基调深沉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 忘身:象征着对信仰的无私奉献。
- 东归:代表着回归故乡的情感。
- 月冲阴火: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大鹏:代表着高远的志向与理想。
- 紫衣:象征着尊贵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忘身求至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感慨
B. 忘我
C. 失落
D. 轻松 -
“月冲阴火出”中“月”象征的是什么?
A. 黑暗
B. 光明
C. 迷茫
D. 冷漠 -
诗中提到的“紫衣”代表什么?
A. 贫穷
B. 尊贵
C. 普通
D.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探讨离别与期望的主题。
- 李白的《行路难》:表达追求理想与困境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贯休的《送新罗僧归本国》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但贯休更加强调信仰与追求的主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盼。在风格上,贯休的诗较为简练而富有哲理,王维的诗则更为细腻、情感丰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贯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