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奉寄几道》

时间: 2025-01-11 08:55:06

门前一径长寒莎,耳冷不闻车马过。

疏竹有风堪待月,空庭无雀可张罗。

道心自觉闲中得,懒性还从病後多。

回首西城望诗老,此心此性复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前一径长寒莎,耳冷不闻车马过。
疏竹有风堪待月,空庭无雀可张罗。
道心自觉闲中得,懒性还从病后多。
回首西城望诗老,此心此性复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我家门前,一条小路上长满了寒冷的野草,耳边静得连车马经过的声音都听不到。稀疏的竹林在微风中摇曳,等着明月的降临;而空荡荡的庭院里,没有鸟儿可以嬉戏打闹。心灵的觉悟在闲适中得到,而懒惰的性情却是在生病后愈发显露。回首西城,望着我曾经的诗情,只是这一颗心、这一性情,究竟又会如何呢?

注释:

  • 寒莎:指在冬季生长的野草,常用来形容幽静的环境。
  • 耳冷不闻:耳边的环境静谧得让人感到寒冷,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 疏竹:稀疏的竹子,常被用来象征清雅、高洁。
  • 空庭无雀:空旷的庭院没有鸟儿,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道心:指对道理和真理的理解与觉悟。
  • 懒性:懒惰的性情。
  • 西城:可能指作者曾居住的地方,回忆往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令,字子升,号浑斋,宋代诗人,性情淡泊,擅长写风景和抒情诗,作品多反映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王令隐居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的思考与对自身性情的反省。

诗歌鉴赏:

《闲居奉寄几道》体现了王令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细腻观察。诗中以“门前一径长寒莎”开篇,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寒冷的庭院图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接着,通过“耳冷不闻车马过”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寂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无比遥远。

“疏竹有风堪待月,空庭无雀可张罗”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夜晚的期待,同时也暗示出一种孤独的境遇。此时的王令,似乎在追求一种内在的宁静与道理,而这份宁静却又因“懒性还从病後多”而显得不够坚定,反映出他心中对自身状态的无奈与自省。

最后两句“回首西城望诗老,此心此性复如何”则是全诗的升华,表达出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自我心性的思考,留给人无限的遐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内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前一径长寒莎:描绘宁静的环境,设定了诗的基调。
  2. 耳冷不闻车马过:强调孤寂,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3. 疏竹有风堪待月: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期待。
  4. 空庭无雀可张罗:进一步强调孤独与无聊。
  5. 道心自觉闲中得:内心觉悟是在闲适中获得的。
  6. 懒性还从病後多:自嘲懒惰的性情在病后更加明显。
  7. 回首西城望诗老:回忆往昔,思考自身的变化。
  8. 此心此性复如何:质疑自身的心性与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心境。
  • 对仗:如“耳冷不闻”与“空庭无雀”,形成对比。
  • 拟人:竹子在风中摇曳,赋予其生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自身性情的反思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以及对孤独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莎:象征宁静与孤独。
  • 疏竹:象征清雅与高洁。
  • 明月:象征理想与期待。
  • 空庭:象征孤寂与无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耳冷不闻车马过”表达的情感是:

    • A. 喧闹
    • B. 寂静
    • C. 热闹
    • D. 忙碌
  2. “回首西城望诗老”中的“西城”可能指的是:

    • A. 一座城市
    • B. 诗人的家乡
    • C. 诗人的隐居地
    •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王令与王维的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但王令的作品更显孤独与闲适,而王维则更注重禅意与诗意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令诗集》
  • 相关古典诗词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