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潇湘八景各一首 山市晴岚
— 刘克庄
晓雾轻绡捲,岚光抹黛新。
萧条数家聚,三两趁墟人。
白话文翻译:
早晨的雾气如轻纱般卷起,山间的雾光抹上了新鲜的黛色。少数的房屋显得有些冷清,三两个人正急匆匆地赶往集市。
注释:
- 晓雾:清晨的雾气。
- 轻绡:形容雾气轻柔,像轻薄的丝绸。
- 岚光:山间的雾气所折射出的光线。
- 抹黛:用不同的色彩涂抹,形容山色如同黛色般新鲜。
- 萧条:形容冷清、寂寞的样子。
- 趁墟人:即前往集市的人。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涉及特定的典故,但“潇湘”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描绘山水的地方,象征着自然美和诗意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景孟,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景色和人生情感,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潇湘的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山市晴岚》这首诗通过清晨的山市景象,展现了潇湘地区的自然美和人文气息。诗的开篇“晓雾轻绡捲”以轻柔的描写引入,给予读者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受。雾气如轻绡般柔美,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梦幻的氛围。接着,“岚光抹黛新”则通过视觉的转化,描绘出山间云雾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萧条数家聚,三两趁墟人”则转向人文景观,描绘了山市的冷清景象,几户人家聚集在此,三两人急匆匆地走向集市。这种对比使得全诗呈现出一种宁静与忙碌交织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刘克庄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使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潇湘的美景,也引发了读者对生活与自然关系的深思。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的崇敬,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雾轻绡捲”:早晨的雾如轻纱般卷起,给人一种轻柔、飘逸的感觉。
- “岚光抹黛新”:山间的雾光洒下一层新鲜的黛色,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机。
- “萧条数家聚”:几户人家显得有些冷清,暗示了人烟稀少的状态。
- “三两趁墟人”:几个人急匆匆地赶往集市,体现了生活的忙碌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雾比作轻绡,生动形象。
- 对仗:如“晓雾”与“岚光”,形成音韵的和谐。
- 意象:通过“晓雾”、“岚光”等意象展现自然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潇湘地区的自然美和人文气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雾:象征清晨的宁静与美好。
- 岚光: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 萧条:反映人类生活的孤独与冷清。
- 墟人:象征人类在自然中的生存与奋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晓雾轻绡捲”中的“轻绡”指的是什么?
- A. 重的物品
- B. 轻薄的丝绸
- C. 厚重的布料
- 答案:B
-
诗中“萧条数家聚”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 A. 热闹的集市
- B. 冷清的居住环境
- C. 美丽的自然风光
- 答案:B
-
“三两趁墟人”中的“墟人”指的是?
- A. 村庄的人
- B. 赶集的人
- C. 游荡的人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刘克庄: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杨万里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而刘克庄则通过对比展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刘克庄研究》
通过这些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够加深对《山市晴岚》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情感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