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侍郎挽诗》

时间: 2025-01-26 07:38:36

学术趋平实,年来似寂寥。

岂无先后觉,未在始终条。

此老能深造,诸公独后彫。

平生寄心事,仿佛见鱼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袁侍郎挽诗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学术趋平实,年来似寂寥。
岂无先后觉,未在始终条。
此老能深造,诸公独后彫。
平生寄心事,仿佛见鱼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术的追求以及对前辈的追慕。近年来,学术的探索似乎变得平淡无奇,心中感到一种孤寂。难道没有先后的意识吗?这并不在于开始和结束的界限。对我而言,这位老人能够深入探索,许多公卿却只是在后面徘徊。生平所寄托的心事,仿佛能在晨曦中看到游鱼的身影。

注释:

  • 趋平实:追求平实、真实的学术态度。
  • 寂寥:指内心的孤独与冷清。
  • 先后觉:指对事物发展过程的理解与感知。
  • :指条理、头绪。
  • 深造:深刻的研究和造诣。
  • :指雕刻、细致,但此处引申为后来的浅薄。
  • 寄心事:寄托自己的心情与理想。
  • 鱼朝:可能指清晨的鱼群,象征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 鱼朝:在古代诗词中,鱼常常象征着生机、灵动,也可隐喻理想与追求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常通过对自然和人事的描绘来抒发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袁侍郎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袁侍郎的怀念和对其学术成就的赞美。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学术研究的理解与追求,并与袁侍郎的深厚学识形成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对学术追求的沉思与对前辈的敬仰。开头两句“学术趋平实,年来似寂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当前学术氛围的失望与孤独感,接着用“岂无先后觉,未在始终条”来反思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强调传承并不是线性的,而是有其复杂性。接下来的“此老能深造,诸公独后彫”则是对袁侍郎的赞美,表明他在学术上有深厚的造诣,而其他人则在后面追随,难以匹敌。最后一句“平生寄心事,仿佛见鱼朝”则是诗人的寄托与憧憬,似乎在暗示着理想与生机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学术的探讨,也有对人的追思,展现了魏了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学术趋平实:表达对学术研究的态度,追求真实。
  2. 年来似寂寥:叙述近年来的孤独感。
  3. 岂无先后觉:反思学术的传承,开头与结尾并不重要。
  4. 未在始终条:强调过程的重要性。
  5. 此老能深造:称赞老者学识渊博。
  6. 诸公独后彫:其他人水平较浅。
  7. 平生寄心事:表达对理想的寄托。
  8. 仿佛见鱼朝:象征希望与生机的意象。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使用了对仗,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比喻:“仿佛见鱼朝”用鱼象征生机,形象生动。
  • 反问:使用反问句式增强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学术的追求与人事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前辈的敬仰。诗人通过对比表现出对学术深度的追求和对浅薄的批判,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心声。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象征新的开始与活力。
  • 老者:象征学识的深厚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学术趋平实”的意思是: A. 学术追求复杂
    B. 学术追求真实
    C. 学术追求高深
    D. 学术追求虚幻

  2. 诗中提到的“此老”指的是: A. 魏了翁
    B. 袁侍郎
    C. 诸公
    D. 诗人

  3. “仿佛见鱼朝”中的“鱼”象征: A. 失落
    B. 生机
    C. 懒惰
    D. 暴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魏了翁 vs 李白:魏了翁的诗更加注重内心情感与学术反思,而李白则多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 魏了翁 vs 杜甫:魏了翁关注个体的学术追求,杜甫则更关心社会与人民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魏了翁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