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遂宁府宴贡士即席赋二首》

时间: 2025-01-11 21:58:16

谁把浮华变古风,颓波衮衮日奔冲。

人情容易随流去,此道分明触处逢。

学似董晁犹有累,文过无白愧无宗。

诸君知此皆升矣,更向根基厚自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遂宁府宴贡士即席赋二首
作者:魏了翁

谁把浮华变古风,颓波衮衮日奔冲。
人情容易随流去,此道分明触处逢。
学似董晁犹有累,文过无白愧无宗。
诸君知此皆升矣,更向根基厚自封。

白话文翻译

谁能将浮华的事物转变为古老的风范呢?日复一日的喧嚣与波涛汹涌,令人感到疲惫。人情世故总是容易随波逐流,这样的道理在任何地方都能触碰到。学习像董仲舒和阮籍一样,虽然有成就,但仍有一些负担。作品虽多,却无一可以自豪,没有根基的文化实在感到羞愧。诸位知道这些道理后,大家都已经得到了升迁,但应该更加厚重自己的根基,才能自我封存。

注释

  • 浮华:表面光鲜而内容空虚的事物。
  • 衮衮:形容波涛汹涌的样子。
  • 董晁:指董仲舒和阮籍,都是古代著名的文人。
  • 根基:比喻基础,强调扎实的学问和修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俊卿,号白石,宋代诗人,生逢北宋末年,南宋初年。他的诗风多以清新典雅著称,常以古典诗词为基础,融合个人体验,形成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次宴会上,作者借机表达对浮华风气的反思,以及对学问与人品的追求。宴席上的贡士们因学识而相聚,魏了翁以此为契机,引发对当下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宴会的场景,激发了作者对于人情世故、学术追求的深刻思考。首句“谁把浮华变古风”便揭示了对浮华社会现象的质疑,反映出对古典文化的追求。而“颓波衮衮日奔冲”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被琐事所淹没的无奈与疲惫。接下来,作者指出人情的变化无常,强调了在这种环境中学术的艰难与负担,如“学似董晁犹有累”。这里不仅仅是对古人学识的怀念,更多的是对当代学人之困境的同情。

最后,作者鼓励贡士们在取得成就后,仍需扎根于厚实的学识与道德修养中,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这种深刻的思考与自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厚度,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把浮华变古风:问谁能将表面的浮华变为古老的风范,表明作者对当下浮华的批判。
  2. 颓波衮衮日奔冲: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喧嚣与无奈,暗示现代生活的烦恼。
  3. 人情容易随流去:感叹人情世故的变幻无常,强调应对的智慧。
  4. 此道分明触处逢:指出这条道理在任何地方都能遇到,强调人际关系的复杂。
  5. 学似董晁犹有累:学习古代名人虽有成就,但仍感到负担。
  6. 文过无白愧无宗:虽然作品众多,但没有真正的意义与根基,感到羞愧。
  7. 诸君知此皆升矣:对在场贡士的期许,表明大家都已经获得了提升。
  8. 更向根基厚自封:强调学识和道德应扎实,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情比作流水,形象地表现了人际关系的流动性。
  • 对仗:如“学似董晁犹有累,文过无白愧无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魏了翁对浮华社会的批判与对深厚学识的追求,强调只有扎实的学识和品德,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立足。

意象分析

  • 浮华:象征表面光鲜的假象,反映了社会的虚伪。
  • 古风:代表传统文化的深厚与真实。
  • 波涛:比喻生活中的困扰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浮华”指的是什么? A. 传统文化
    B. 表面光鲜的事物
    C. 社会的真实面貌

  2. 作者提到的“董晁”是指哪两位古人? A. 杜甫与李白
    B. 董仲舒与阮籍
    C. 白居易与苏轼

  3. 诗中提到的“根基”指的是什么? A. 地理位置
    B. 学识与道德
    C. 经济基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现实,魏了翁更偏重于对浮华的批判,而杜甫则表现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魏了翁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