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叔有语赠赣丞曾幼度次韵简明叔并寄幼度为明叔赋买江天诗》
时间: 2025-04-28 07:10: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叔有语赠赣丞曾幼度次韵简明叔并寄幼度为明叔赋买江天诗 赵蕃 〔宋代〕
诗成要落天地间,太虚明月相往还。声名或觉四海隘,身乃憔悴穷闭关。诗中妙理超生死,何但不以彼易此。我来白下岂徒然,簿书凫鹜非吾事。陈君一见投纻衣,刺天翼并青冥垂。楚人不误玉在璞,山川终用骍之犁。曾侯愿识今已后,因君示我诗到手。不惟我辈独识真,异馔珍羞甘众口。几思插翅飞堕前,漫看璧月缺复圆。符移催来定不远,挐音不见闻担肩。世人千金买婵娟,我视弃去如浮烟。万言杯水世所捐,顾欲赖以无穷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完成后,必将流传于天地之间,如同太虚中的明月,相互往来。虽然名声可能感觉四海之内都显得狭隘,但我的身体却因困顿而闭门不出。诗中的妙理超越了生死,不仅仅是用彼易此。我来到白下并非徒劳,处理文书和琐事并非我的职责。陈君一见我便投以纻衣,如同刺天的翼与青冥相垂。楚人不会误将玉藏在璞中,山川最终会使用红色的犁。曾侯希望认识我,现在我已经通过你的诗作了解了他。不仅我们这一辈人能识别真伪,异馔珍羞也能让众人满意。我几次想插翅飞到你面前,漫无目的地看着璧月缺了又圆。符移催促的到来必定不远,即使听不到声音也能感受到肩上的负担。世人用千金买婵娟,我却视之如浮烟般弃去。万言杯水被世人所捐弃,我却希望它能永远流传。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虚: 指天空。
- 明月: 比喻诗作的流传。
- 四海隘: 形容名声广大。
- 憔悴: 形容身体疲惫。
- 闭关: 闭门不出。
- 妙理: 深奥的道理。
- 白下: 地名,今南京。
- 簿书凫鹜: 指文书和琐事。
- 纻衣: 用苎麻织成的衣服。
- 刺天翼并青冥垂: 形容志向高远。
- 楚人不误玉在璞: 比喻人才未被发现。
- 骍之犁: 红色的犁,比喻重要工具。
- 曾侯: 指曾幼度。
- 异馔珍羞: 珍奇美味的食物。
- 璧月: 圆月,比喻完美。
- 符移: 指命令或文书。
- 挐音: 指声音。
- 婵娟: 美女。
- 万言杯水: 比喻言论或作品。
典故解析:
- 楚人不误玉在璞: 出自《韩非子·和氏》,比喻人才未被发现。
- 璧月: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比喻完美无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赵蕃赠给赣丞曾幼度的,表达了对诗作流传的自信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南京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诗作流传的自信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到了曾幼度,显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和对诗作的共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赵蕃对诗作流传的自信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诗中“诗成要落天地间,太虚明月相往还”一句,以明月比喻诗作的流传,形象生动。赵蕃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声的淡泊和对诗作的执着,认为诗中的妙理超越了生死,不仅仅是用彼易此。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作的期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诗作的重视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成要落天地间,太虚明月相往还。
- 诗作完成后,必将流传于天地之间,如同太虚中的明月,相互往来。
- 声名或觉四海隘,身乃憔悴穷闭关。
- 虽然名声可能感觉四海之内都显得狭隘,但我的身体却因困顿而闭门不出。
- 诗中妙理超生死,何但不以彼易此。
- 诗中的妙理超越了生死,不仅仅是用彼易此。
- 我来白下岂徒然,簿书凫鹜非吾事。
- 我来到白下并非徒劳,处理文书和琐事并非我的职责。
- 陈君一见投纻衣,刺天翼并青冥垂。
- 陈君一见我便投以纻衣,如同刺天的翼与青冥相垂。
- 楚人不误玉在璞,山川终用骍之犁。
- 楚人不会误将玉藏在璞中,山川最终会使用红色的犁。
- 曾侯愿识今已后,因君示我诗到手。
- 曾侯希望认识我,现在我已经通过你的诗作了解了他。
- 不惟我辈独识真,异馔珍羞甘众口。
- 不仅我们这一辈人能识别真伪,异馔珍羞也能让众人满意。
- 几思插翅飞堕前,漫看璧月缺复圆。
- 我几次想插翅飞到你面前,漫无目的地看着璧月缺了又圆。
- 符移催来定不远,挐音不见闻担肩。
- 符移催促的到来必定不远,即使听不到声音也能感受到肩上的负担。
- 世人千金买婵娟,我视弃去如浮烟。
- 世人用千金买婵娟,我却视之如浮烟般弃去。
- 万言杯水世所捐,顾欲赖以无穷传。
- 万言杯水被世人所捐弃,我却希望它能永远流传。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太虚明月相往还”比喻诗作的流传。
- 拟人: 如“刺天翼并青冥垂”形容志向高远。
- 对仗: 如“诗成要落天地间,太虚明月相往还”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诗作流传的自信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赵蕃在诗中展现了对名声的淡泊和对诗作的执着,认为诗中的妙理超越了生死,不仅仅是用彼易此。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作的期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诗作的重视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虚明月: 比喻诗作的流传。
- 四海隘: 形容名声广大。
- 憔悴: 形容身体疲惫。
- 闭关: 闭门不出。
- 妙理: 深奥的道理。
- 白下: 地名,今南京。
- 簿书凫鹜: 指文书和琐事。
- 纻衣: 用苎麻织成的衣服。
- 刺天翼并青冥垂: 形容志向高远。
- 楚人不误玉在璞: 比喻人才未被发现。
- 骍之犁: 红色的犁,比喻重要工具。
- 曾侯: 指曾幼度。
- 异馔珍羞: 珍奇美味的食物。
- 璧月: 圆月,比喻完美。
- 符移: 指命令或文书。
- 挐音: 指声音。
- 婵娟: 美女。
- 万言杯水: 比喻言论或作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太虚明月相往还”比喻什么? A. 诗作的流传 B. 友情的深厚 C. 名声的广大 D. 身体的疲惫
-
赵蕃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淡泊? A. 名声 B. 友情 C. 诗作 D. 身体
-
诗中“楚人不误玉在璞”出自哪个典故? A. 《韩非子·和氏》 B. 《诗经·小雅·鹿鸣》 C. 《论语·子罕》 D.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诗中“万言杯水世所捐”比喻什么? A. 言论或作品 B. 珍奇美味的食物 C. 美女 D. 文书和琐事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 黄庭坚《寄黄几复》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作的自信。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与赵蕃的这首诗都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诗作的重视和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
- 《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