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度蒲关应制》
时间: 2025-01-10 22:48: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度蒲关应制
作者:张说 〔唐代〕
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
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
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
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
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
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蒲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蒲关位于晋地,早晨的华芝在秦地的远方显得格外美丽。关城的地势险峻,桥路是通往天津的要道。楼阁映衬着行宫的阳光,堤岸上春天的树木生机勃勃。黄云环绕着宝鼎,紫气追逐着神仙。东边吟唱唐虞的遗迹,西边眺望周汉的尘土。山河不是国家的宝藏,明主才真正爱护忠臣。
注释
字词注释
- 蒲坂:地名,指蒲关的地区。
- 华芝:美丽的草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关城:指关口的城池,这里指蒲关。
- 天津:指通往今天津的道路。
- 黄云、紫气:象征吉祥、神圣的气象,常与帝王和神仙相关。
典故解析
- 唐虞:指古代的唐朝和虞国,常用来比喻理想的政治和治理。
- 周汉:指周朝和汉朝,象征历史的辉煌与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约684-740年),字子容,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参与政治与文学创作。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山水和边塞风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蒲关的壮丽,表达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对明主治国理政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奉和圣制度蒲关应制》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明君的赞颂。诗中描写的蒲关,地理位置险要,风景秀丽,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历史的厚重。开篇的“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用清晨的美景引入,令人感受到一幅美丽的画卷。接着,诗人描绘了关城的雄伟和道路的要塞,展现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更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站在高楼上,阳光如水,春树如画,给人以无限遐想。诗后半部分提到的“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则寓意着政权的正当与神秘,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描写,传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最后两句“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则将主题提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强调了忠臣的价值远胜于山河的物质财富,表达了对忠诚与贤明治国的赞美,呼应了整首诗的主旨,使得诗的情感更为深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蒲坂横临晋:蒲关地区地势险要,面朝晋地。
- 华芝晓望秦:华芝在晨曦中美丽,与秦地遥相望。
- 关城雄地险:关城的地势雄伟而险峻。
- 桥路扼天津:桥路是通往天津的重要交通要道。
- 楼映行宫日:高楼映衬着行宫的阳光。
- 堤含宫树春:堤岸上春天的树木生机勃勃。
- 黄云随宝鼎:黄云环绕着象征吉祥的宝鼎。
- 紫气逐真人:紫气追逐着传说中的仙人。
- 东咏唐虞迹:向东吟唱唐虞的遗迹。
- 西观周汉尘:向西眺望周汉的历史遗迹。
- 山河非国宝:山河不如明主的治国之道。
- 明主爱忠臣:明君重视和爱护忠臣。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使用比喻手法,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蒲关的自然和历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智慧明主的赞美,强调忠臣的重要性,体现了理想的政治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关:象征国家的防线与安全。
- 华芝:象征春天与生机,表现自然美。
- 黄云、紫气:象征吉祥,传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 忠臣:象征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云”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吉祥
C. 战争 -
诗人对于“山河”的看法是:
A. 山河是国家的宝藏
B. 明主的爱才是国家的宝藏
C. 山河不重要 -
“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中,诗人向往的是:
A. 过去的辉煌
B. 未来的富强
C. 当下的快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张说的《奉和圣制度蒲关应制》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国家的关怀与对明主的期盼,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而张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赞美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解读》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