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闺怨四首 其四 赵蕃 〔宋代〕 风前挥珠珰,吹落春江去。日夜只东流,何时复西溯。
白话文翻译:
在风中挥动着珍珠耳坠,它们被吹落到春江之中。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何时才能再次向西回溯呢?
注释:
- 珠珰:珍珠耳坠。
- 春江:春天的江河。
- 东流:向东流动。
- 西溯:向西回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闺怨四首”中的第四首,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时所作,通过描绘江水的流动,抒发了对离别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重逢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风前挥珠珰”描绘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女子在风中挥动着珍贵的珍珠耳坠,这一动作充满了情感的宣泄和无奈。而“吹落春江去”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无奈,珍珠耳坠被风吹落江中,象征着思念之情的流失。后两句“日夜只东流,何时复西溯”则通过江水的比喻,表达了女子对重逢的渴望和时间的无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细腻和含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前挥珠珰”:描绘了女子在风中挥动珍珠耳坠的动作,这一动作充满了情感的宣泄和无奈。
- “吹落春江去”:珍珠耳坠被风吹落江中,象征着思念之情的流失。
- “日夜只东流”: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 “何时复西溯”:表达了女子对重逢的渴望,希望江水能够回流,象征着对未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江水的流动比喻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流失。
- 拟人:江水被赋予了日夜不停流动的特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念和期盼重逢。通过江水的流动和珍珠耳坠的流失,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重逢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珠珰:象征着珍贵和情感的寄托。
- 春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珠珰”指的是什么? A. 珍珠耳坠 B. 珍珠项链 C. 珍珠手链 D. 珍珠戒指 答案:A
-
诗中通过什么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A. 风 B. 春江 C. 珠珰 D. 西溯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希望江水向东流 B. 希望江水向西回流 C. 希望风停 D. 希望珠珰回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李清照的诗更加细腻和婉约,而赵蕃的诗则更加直白和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读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