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
时间: 2025-01-27 03:23: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
五岭分鸢徼,三天峙鹫峰。
法堂因嶂起,香阁与岩重。
寒水千寻壑,禅林万丈松。
日将轻影殿,风闲响传钟。
佛帐珠幡绕,经函宝印封。
野鸣初化鹤,岸上欲降龙。
北牖泉埃散,南阶石癣浓。
净花山木槿,真蒂水芙蓉。
古塔留奇制,残碑纪胜踪。
一音三界路,十善百灵恭。
流窜同飘萚,登临暂杖筇。
摄衣趋福地,跪膝对真容。
忽似毗耶偈,还如舍卫逢。
宿心常恳恳,尔日更颙颙。
苦业暥前际,危光迫下舂。
已知空假色,犹念吉除凶。
覆护如无爽,归飞庶可从。
白话文翻译
五岭之间有飞鸟的通道,三天之中矗立着鹫峰。
法堂因山峦而修建,香阁与岩石相互映衬。
寒水流淌千寻于山谷,禅林间松树高耸入云。
日光将轻影洒在殿上,清风轻轻响起钟声。
佛帐缠绕着珠幡,经函上封着宝印。
野外的鸣叫声像初化的鹤,岸边仿佛有龙要降临。
北窗的泉水清澈,南阶的石头却布满苔藓。
洁白的花儿在山中盛开,水中芙蓉静静绽放。
古塔留存着奇特的造型,残碑记载着胜利的踪迹。
一声钟响连接三界之路,十善之德令人心存敬仰。
流云与飘落的叶子同在,暂时登高我借杖杖。
整理衣服走向福地,跪膝对着真容。
仿佛似在听毗耶偈,恍若在舍卫国相逢。
内心常怀恳求之意,日子愈发显得重要。
苦难的事业在眼前,危急的光芒逼近我来。
早已知道空是虚假色彩,却仍念念不忘吉凶。
覆护似乎无所不在,归飞也许可以依从。
注释
- 鸢徼:意为鸟类飞行的通道,象征自由。
- 法堂:佛教寺庙中的讲经之处。
- 禅林:禅宗寺庙中的树林,象征清静、幽深。
- 珠幡:佛教中用来装饰的旗帜,象征宗教的庄严。
- 毗耶偈:佛教经典中的一段偈语,传达深刻的哲理。
- 舍卫:古印度王国,佛教重要活动地之一。
典故解析
- 五岭、三天、鹫峰:提到的自然景观,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 毗耶偈与舍卫逢: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信仰与宿命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希夷,唐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佛教诗,作品常体现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希夷游历韶州灵鹫寺时,借景抒情,表达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佛教文化交融的诗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五岭的壮丽和鹫峰的雄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与寺庙的宁静。每一联都充满了对佛教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将自然与宗教的结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从“寒水千寻壑”到“日将轻影殿”,每一处描写都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妙。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引入了佛教的理念,比如“一音三界路”和“十善百灵恭”,这些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信仰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相当出色,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味。更重要的是,诗的最后几句,诗人对于生死、苦难与希望的思考,令人深思。他意识到世间的虚幻与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岭分鸢徼: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三天峙鹫峰:鹫峰的高耸表现出自然的雄伟。
- 法堂因嶂起:寺庙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现和谐之美。
- 寒水千寻壑:寒水流淌的景象描绘出清新之感。
- 禅林万丈松:高大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 日将轻影殿:日光洒在殿堂,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风闲响传钟:风吹动钟声,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增添诗意。
- 对仗:每一联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排比:多次使用类似句式,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寺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理解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岭:象征高远与自由。
- 鹫峰:代表崇高与神秘。
- 寒水:象征清澈与纯净。
- 禅林:代表静谧与思考。
- 珠幡:象征宗教的庄严与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鹫峰”象征什么?
- A. 高耸
- B. 宁静
- C. 庄严
- D. 自由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寒水千寻壑”意在描绘__的景象。
-
判断题: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完全是对自然的赞美。(对/错)
答案:
- A
- 清新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刘希夷的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佛教文化的渗透,但刘希夷的诗更加注重于宗教哲理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