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不及游九华》
时间: 2025-01-11 05:45: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行不及游九华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下水风帆势若浮,
雪深且向贵池留。
两三渔艇有歌送,
咫尺仙家无分游。
剑削山棱云气直,
镜涵江影日光流。
神驰杜牧题诗处,
客里光阴别是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船只在水面上轻盈行驶的情景,船帆在风中飘动,像是漂浮在水面上。雪深的地方,船只仍向贵池(即贵池山)驶去。两三只渔船在水面上,渔夫唱着歌来送别。尽管离仙家的地方很近,却无法亲自游玩。山峰像被剑削过一样,直插云天,江面如镜般反射日光。我的心神飘荡在杜牧曾经题诗的地方,而身在异乡的我,时光却显得格外愁苦。
注释:
- 贵池:指的是贵池山,位于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仙家: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理想的境地。
- 剑削:比喻山峰陡峭,形象生动。
- 镜涵:形容江水如镜,映照着周围的景物。
-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常被人们纪念,诗中提到他的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竺,号云溪,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九华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奈的感慨。九华山以其壮丽的景色和佛教文化著称,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舟行的视角展开,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开头两句“下水风帆势若浮,雪深且向贵池留。”勾勒出一幅船在水中行驶的画面,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让人感受到船只在水面上轻盈漂浮的状态。而“雪深”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环境的寒冷,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接下来“两三渔艇有歌送”,渔船的歌声传递出一种人情味,虽是离别,却充满了温暖。相对而言,诗人感叹“咫尺仙家无分游”,表现了他内心的无奈与失落,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中,却无法深入体验。
后面两句“剑削山棱云气直,镜涵江影日光流。”则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九华山的巍峨与江水的宁静。最后一句“神驰杜牧题诗处,客里光阴别是愁。”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表达了身在异乡的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下水风帆势若浮:船只在水中行驶,帆被风鼓起,显得轻盈。
- 雪深且向贵池留:尽管雪深,船只仍然向贵池山驶去,暗示着冬日的寒冷。
- 两三渔艇有歌送:几只渔船在水面上,渔夫们用歌声送别,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 咫尺仙家无分游:离仙家很近,却无法游玩,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
- 剑削山棱云气直:山峰如同被剑削过,直插云天,形象生动。
- 镜涵江影日光流:江水如镜,映照着日光的流动,展现了自然的静美。
- 神驰杜牧题诗处:心神向往杜牧曾经吟咏的地方,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和渴望。
- 客里光阴别是愁:在外漂泊的时间却是愁苦的,表现了离别之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帆比作漂浮,突出轻盈感。
- 对仗:如“剑削山棱”“镜涵江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渔艇的歌声似乎在传递情感,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游历与思乡的主题展开,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境地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漂泊。
- 雪:代表着寒冷与孤独,暗示时光的无情。
- 渔艇:体现了人情与温暖,连接人与自然。
- 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贵池”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个城市
D. 一座寺庙 -
“剑削山棱云气直”中的“剑”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山的陡峭
B. 风的强劲
C. 水的清澈
D. 天空的广阔 -
诗人对“仙家”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情的怀念
D.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滕王阁序》(王勃):同样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通过自然景色展现思乡之情,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 《宋诗纪事》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