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微之上船后留别》

时间: 2025-01-27 03:56:50

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

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下尊前一分手,
舟中岸上两回头。
归来虚白堂中梦,
合眼先应到越州。

白话文翻译:

在烛光下与朋友一别,
在船上回望岸边两次。
回到家中只是在白色的梦中,
闭上眼睛应该已经到达越州。

注释:

字词注释:

  • 烛下:指在烛光下,形容离别的场景。
  • 尊前:饮酒的酒杯前,尊是酒器的意思。
  • 舟中:在船上。
  • 岸上:在岸边,指离别的地方。
  • 虚白:形容梦境中的虚幻与空白。
  • 越州:指历史上的越州,今浙江一带。

典故解析: 越州作为地名,代表着江南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气息,诗人提到越州可能暗示着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白居易的诗风多样,既有抒情诗,也有讽刺诗,关注社会底层的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与友人分别后所作,表现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的若有所思。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歌鉴赏:

《答微之上船后留别》是一首反映离愁的诗篇,诗中通过烛光、舟行、岸边的场景描绘出离别的情境,情感细腻而深刻。开头两句“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将离别场景刻画得生动而形象,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那种难舍难离的情感。红烛的摇曳和酒杯的倒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下来的“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则转入了对未来的思考,梦中的归来与现实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精练的语言与清晰的意象,表达了友谊的珍贵与离别的苦涩,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烛下尊前一分手:在烛光下告别,暗示着离别时的情景。
  2. 舟中岸上两回头:在船上回头看岸边,表达对朋友的不舍。
  3. 归来虚白堂中梦:回到自己的家中,梦中的情境却是虚幻的。
  4. 合眼先应到越州:闭上眼睛,愿意想象自己已经到达越州,暗含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烛下尊前”和“舟中岸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烛光、船只、岸边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浓厚的离愁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离别时的忧伤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光:象征着温暖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即将熄灭的关系。
  • :象征着人生的旅程,离别的旅途。
  • :代表着故乡与归属,离别的地方。
  • :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过去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答微之上船后留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愤怒
    D. 忧虑

  2. 诗中提到的“越州”是指哪个地方?
    A. 今重庆
    B. 今浙江
    C. 今湖南
    D. 今陕西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籍的《秋思》
  • 王维的《山中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白居易的《答微之上船后留别》和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表现了离别情感,但白居易更注重细腻的场景描写,而李白则多了一份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