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止水》

时间: 2025-04-27 18:56:15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白话文翻译:

活动的事物喜欢流动的水,静止的事物喜欢止水。流动的水比起对万物的利益显得更加美好,静止的水比起映照形象更显其优雅。早晨的霜降清冷,微风轻柔地吹起。水面中间红叶盛开,四周漂浮着绿萍。水面宽窄有八九丈,湾弯处有边际。水浅或深大约三四尺,洞察其中无表里之分。水清澈汇聚,像鹤翘起的脚,清晰可见水中鱼尾轻轻摇曳。眼前的景象洗净了眼中的尘埃,心中的烦躁也随之荡然无存。定要理解禅意并非分开,明亮与诚实是相似的。清澈的水能约束贪婪的人,淡泊的心可以结交君子。岂止是单纯的玩赏,更是为了相互的理解和交流。想要了解静者的内心,心的源泉就是如此。

注释:

  • 动者:活动的事物。
  • :喜欢,享受。
  • 止水:静止的水。
  • 利物:利益万物。
  • 凄清:清冷、冷清的样子。
  • 微风:轻柔的风。
  • 红叶:红色的树叶,多用于秋天的意象。
  • 绿萍:绿颜色的浮萍,生长于水面。
  • 广狭:水面的宽窄。
  • 浅深:水的深度。
  • 净分:清澈的水分开。
  • 鹤翘足:像鹤的足一样翘起,形容静谧。
  • 荡心滓:洗净心中的杂念和污垢。
  • :禅宗,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
  •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作涉及政治、民生、爱情等多个方面,尤其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知名。白居易重视诗的社会功能,提倡“诗为时代之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表达了对流动与静止、外物与内心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他对禅理的理解和追求。

诗歌鉴赏:

《玩止水》是一首探讨静与动、外在与内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诗。全诗以“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开篇,提出了一个对立的主题,动与静的结合反映了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诗中对水的描绘非常细腻,通过流水与止水的对比,表达了流动的生命力和静止的宁静之美。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清晨的景象,早霜和微风带来了季节的变化,红叶和绿萍则增添了诗的色彩和生机。通过对水的广狭、浅深的描写,白居易在这里进一步探讨了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本质的关系,水的透明性象征着内心的清澈与明晰。

而后,诗人通过“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这一句,表明了自然对心灵的洗净作用,暗示了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澄明。最后,诗的结尾部分则强调了理解与交流的重要性,静者的心灵与其源泉的关系,揭示了内心的深度与外在世界的联系。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智慧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强调动态和静态的不同取向,活动的人偏爱流动的水,象征生命的活力;而静止的人则倾向于止水,象征内心的平静。

  2.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流动的水比起对万物的利益更具吸引力,静止的水更能映照出真实的形象,强调内在的真实与外在的利益之间的关系。

  3.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宁静画面,早霜的清冷和微风的轻柔,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

  4.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红叶与绿萍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5.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描述水域的具体形状,强调自然的多样性与边界。

  6.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无论是水的深浅,皆能透视内外,象征着对真相的追求。

  7.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水的清澈和生机,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8.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自然的景象能够洗净心灵的杂念,强调内心与外在的互动。

  9.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禅意与真实的内心是相通的,强调了内心的明亮与诚实的重要性。

  10.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清澈的水能够约束贪婪之人,淡泊的心可以与君子交往,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

  11.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不仅仅是单纯的玩赏,更是为了相互间的理解与交流。

  12.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想要真正了解静者的内心,必须深入其本源,强调了内在的反省与探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将人类的心理状态与水的流动性和静止性相联系。
  • 对仗:全诗多处采用对仗的手法,如“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
  • 意象:通过水、鱼、红叶等意象传达宁静与清澈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探讨动与静、内心与外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提倡清澈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流水:象征变化与生命力。
  2. 止水: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3. 红叶:秋天的象征,代表变化与成熟。
  4. 绿萍:生命的延续与静谧。
  5. 水的深浅与宽窄:象征事物的复杂与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动者乐流水”,意思是: A. 动的人喜欢静止的事物 B. 动的人喜欢流动的水 C. 静的人喜欢流动的事物 D. 静的人喜欢止水

  2. 诗中“清能律贪夫”意指: A. 清澈的水能约束贪婪的人 B. 清澈的水能滋润万物 C. 清澈的水无法抵挡贪婪 D. 清澈的水是无用的

  3. 此诗的主题是: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自然的描绘 C. 对动静之间关系的探讨 D. 对政治的批判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玩止水》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哲思,但白居易更注重内心的探讨与交流,而王维则更偏向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感悟。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下一句是什么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上一句是什么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下一句是什么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上一句是什么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下一句是什么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上一句是什么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下一句是什么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上一句是什么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下一句是什么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上一句是什么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下一句是什么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上一句是什么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下一句是什么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上一句是什么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下一句是什么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上一句是什么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下一句是什么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上一句是什么

动者乐流水,下一句是什么

静者乐止水。上一句是什么

静者乐止水。下一句是什么

利物不如流,上一句是什么

利物不如流,下一句是什么

鉴形不如止。上一句是什么

鉴形不如止。下一句是什么

凄清早霜降,上一句是什么

凄清早霜降,下一句是什么

淅沥微风起。上一句是什么

淅沥微风起。下一句是什么

中面红叶开,上一句是什么

中面红叶开,下一句是什么

四隅绿萍委。上一句是什么

四隅绿萍委。下一句是什么

广狭八九丈,上一句是什么

广狭八九丈,下一句是什么

湾环有涯涘。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