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25 22:45: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元好问 〔金朝〕
醉眼纷纷桃李过,雄蜂雌蝶同时。
一生心事杏花诗。
小桥春寂寞,风雨鬓成丝。
天上鸾胶寻不得,直教吹散胭脂。
月明千里少姨祠。
山中开较晚,应有北阴枝。
白话文翻译:
醉眼朦胧中,桃花和李花纷纷开过,雄蜂和雌蝶在花间飞舞。
我这一生的心事,犹如杏花下的诗篇。
小桥上春日显得寂寞,风雨中我的鬓发已变成白丝。
在天上寻找鸾胶却无处可寻,只能让这芬芳的胭脂随风而散。
明月照耀千里,少了姨母的祠堂。
山中花开得较晚,想必是因为北风的阴影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醉眼:形容因醉酒而模糊的眼睛。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常用来象征春天。
- 杏花诗:用杏花比喻自己的心事和诗情。
- 鬓成丝:形容头发因岁月流逝而变白,如丝一般。
- 鸾胶:古代传说中的美丽鸟类,象征美好事物。
- 姨祠:指祭祀姨母的庙宇。
典故解析:
- 桃李:古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说,桃李象征德行。
- 鸾胶:来源于古代神话,象征追求和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山阴,是金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词、曲、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景象。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好问的晚年,正值人到中年,面对人生的种种感慨,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充满了个人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开头以“醉眼纷纷桃李过”引入,醉眼的模糊感与春天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春光的留恋与对岁月流逝的哀伤。接着,雄蜂雌蝶的同时出现,象征着生机与爱情的交织。然而,随着小桥的寂寞与风雨的侵袭,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天上鸾胶寻不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似乎在感叹那些美好的瞬间就如同天上的鸾胶一般难以获得。接下来的“月明千里少姨祠”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家庭的记忆相联系,显示了对已逝亲人的怀念。最后,山中的花开得较晚,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给人以深思。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春日景象与深沉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示了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眼纷纷桃李过:用醉眼模糊的视角描绘春天来临,桃花与李花交相辉映。
- 雄蜂雌蝶同时:描绘春日生机,蜂蝶飞舞,象征爱情与生命的活力。
- 一生心事杏花诗:以杏花比喻自己的心事,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 小桥春寂寞:小桥在春天显得孤独,暗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 风雨鬓成丝:岁月流逝,诗人的头发因风雨染成白丝,反映人生的变迁。
- 天上鸾胶寻不得: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 直教吹散胭脂:美好的东西如同胭脂,随风而散,暗示无法把握的遗憾。
- 月明千里少姨祠:明月映照千里,少了亲人的庙宇,表达对亲情的思念。
- 山中开较晚:山中花开较晚,暗示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 应有北阴枝:北风的阴影让花开得晚,象征着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比作心事,形象生动地表现内心情感。
- 拟人:将春天的景象赋予生命,表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互动。
- 对仗:诗句中存在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思考,透过春天的景象引发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春天与青春。
- 杏花:代表诗人的情感与心事。
- 小桥:象征孤独与寂寞。
- 鸾胶:象征美好与追求。
- 月明:象征思念与怀旧。
- 北阴枝:象征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醉眼纷纷”指的是什么状态? A. 清醒 B. 模糊 C. 明亮 D. 悲伤
-
“小桥春寂寞”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寂寞 C. 愤怒 D. 希望
-
“天上鸾胶寻不得”中“鸾胶”象征什么? A. 理想 B. 现实 C. 悲伤 D. 快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临江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慨,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元好问则更加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好问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