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丁亥秋祀毕劳农北郊苏提干以疾不往心诗》

时间: 2025-02-04 15:35:37

秋尝事毕与宾游,神惠如临不敢留。

骑吹一川松露晓,踏歌千里稻云秋。

豳公堂上兕觥荐,郓使溪前经律诹。

尽日临民看不足,归从苏子静中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尝事毕与宾游,神惠如临不敢留。
骑吹一川松露晓,踏歌千里稻云秋。
豳公堂上兕觥荐,郓使溪前经律诹。
尽日临民看不足,归从苏子静中求。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祭祀活动结束后,我与客人游玩,神明的恩惠如同降临一般,不敢久留。
骑马吹笛,一路上松露的清晨气息扑面而来,踏着歌声,千里稻田在秋天的云影下显得丰硕。
在豳公的堂上,兕觥(盛酒器)被用来荐酒;在郓使的溪边,大家交流着律令与诗词。
整天观察民众的生活,似乎总觉得不够,回到苏子的静处,寻求内心的宁静。

注释:

  • 秋尝:秋天的祭祀。
  • 神惠:神明的恩惠。
  • 骑吹:骑马吹笛。
  • 豳公:指古代豳国的公爵,常与诗歌相关。
  • 兕觥:古代盛酒的器具。
  • 郓使:指郓国的使者。
  • 苏子:指苏轼,代表宁静的处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君安,号半山,宋代诗人,擅长诗文,尤以古体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乡土的热爱与对人间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的祭祀活动之后,诗人借此机会与友人游玩,表达了对秋天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社会民生的关怀。

诗歌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丰收的秋天,诗人在祭祀活动结束后与宾客一起游玩,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开篇的“秋尝事毕与宾游”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对神明恩惠的感激,接下来的“骑吹一川松露晓,踏歌千里稻云秋”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富饶。诗中提到的豳公和郓使,代表了对古代文化的追溯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诗的最后两句“尽日临民看不足,归从苏子静中求”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给人以深思。整体而言,诗在展现秋天的丰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个人内心的反思,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尝事毕与宾游:诗人参加完祭祀后与朋友游玩,感受到节日的喜悦。
    • 神惠如临不敢留:神明的恩惠降临,不敢久留,表达对神灵的敬畏。
    • 骑吹一川松露晓:骑马吹笛,晨雾中松树的露水,感受自然的清新。
    • 踏歌千里稻云秋:踏着歌声,千里稻田在秋天的云朵下显得极为壮观。
    • 豳公堂上兕觥荐:在豳国的堂上用酒器荐酒,显现古代礼仪。
    • 郓使溪前经律诹:在郓国的溪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尽日临民看不足:整天观察民众的生活,却觉得不够。
    • 归从苏子静中求:回到苏子的静处,寻求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骑吹一川松露晓”与“踏歌千里稻云秋”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对古代文化的追溯、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丰收与成熟。
  • 松露:象征清新自然,体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稻云:象征富饶的农田,显示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兕觥:象征古代礼仪与文化传承。
  • 苏子: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骑吹”指的是什么?

    • A. 骑马吹笛
    • B. 走路唱歌
    • C. 坐船游玩
  2. “尽日临民看不足”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关注?

    • A. 自然风光
    • B. 民众生活
    • C. 个人感受
  3. 诗中提到的“苏子”指的是?

    • A. 苏轼
    • B. 苏州
    • C. 苏家的子弟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山居秋暝》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意境,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社会的疾苦。而魏了翁的诗则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关注民生,展现了更为乐观的情绪。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魏了翁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