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兴宗读书岩》

时间: 2025-02-04 15:45:09

岩头橘树经百黄,三少不生诸老亡。

只余石间元佑脚,谷虚尽日鸣当当。

意思解释

题石兴宗读书岩

作者:魏了翁 〔宋代〕

原文展示:

岩头橘树经百黄,三少不生诸老亡。只余石间元佑脚,谷虚尽日鸣当当。

白话文翻译:

在山岩的顶部,橘树经过百年的风霜依然繁茂,但年轻的树木却不再生长,老树却一个个枯死。如今只剩下石缝间的元佑遗迹,山谷空旷,日间回响着清脆的鸣叫声。

注释

字词注释:

  1. 岩头:山岩的顶部。
  2. 橘树:指橘子树,象征生命和生长。
  3. 百黄:指经历了百年的黄土或风雨。
  4. 三少:三少指年轻的树木。
  5. 诸老亡:意指众多的老树已经死去。
  6. 石间:石缝之间。
  7. 元佑:指北宋时期的元佑年间,强调历史的悠久。
  8. 谷虚:山谷空旷的状态。
  9. 鸣当当:形容清脆响亮的声音。

典故解析: “元佑”指的是北宋哲宗时期,提到这一历史背景,表达出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反映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文,号春山,南宋著名诗人、学者,擅长诗、文及词,尤其以山水诗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清幽的自然景色与深邃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了翁晚年,可能是在他隐居于山间时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与生命的关系,开篇以“岩头橘树”引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也隐喻了生命的轮回与无常。橘树经过百年的风雨,依然顽强地生长,象征着坚韧与生命的力量。然而,诗人同时也指出“三少不生诸老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逆转的衰老,强烈的对比让人对生命的短暂感到深思。

“只余石间元佑脚,谷虚尽日鸣当当”则回归到诗人的内心世界,石缝间的遗迹与空旷的谷地,形成了一种孤独感和历史的厚重感。鸣声的清脆与自然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现状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魏了翁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既有对生命的珍视,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头橘树经百黄:强调橘树在艰苦环境中生长的坚韧,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2. 三少不生诸老亡:对比年轻树木与老树的命运,暗示生命的无常与老去的必然。
  3. 只余石间元佑脚:提及历史遗迹,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追忆。
  4. 谷虚尽日鸣当当:空旷的谷地与清脆的鸣叫声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树木与老树的命运对比,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
  • 象征:橘树象征着生命的韧性与自然的力量。
  • 拟人:鸣声的清脆如同自然在与人对话,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深刻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橘树: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2. 岩头:自然环境的坚韧。
  3. 老亡:生命的衰退与无常。
  4. 元佑脚:历史的积淀与人类的追忆。
  5. 鸣当当:生命的声音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诗人内心深邃的思考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橘树”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顽强 C. 生命的短暂 D. 生命的美好

  2. “三少不生诸老亡”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对年轻的赞美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魏了翁的诗歌更加注重对自然与生命的深思,杜甫则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魏了翁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