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

时间: 2025-01-27 04:01:46

处山方畏浅,曾慕结深庐。

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处山方畏浅,曾慕结深庐。
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生活,要怕那地方过于浅薄;我曾经向往过那结庐深处的生活。
我宁愿与云峰相近,哪怕与野客疏远。
山涧的苗草进入我的饭桌,林中的鸟儿时常来窥视我的书本。
为何要轻视这种乐趣,却偏偏要随那出塞的车队而去呢?

注释:

  • 处山:生活在山中。
  • 方畏浅:正觉得地方浅薄。
  • 结深庐:筑造隐居的深处。
  • 云峰:指山峰,象征高远。
  • 野客:指山中的游人,隐喻世俗。
  • 涧苗:山涧中的小草。
  • :古代的砧板,寓意饮食。
  • 窥书:鸟儿窥视所读的书本。
  • 轻兹乐:轻视这些乐趣。
  • 出塞车:指出塞的旅途,象征离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云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隐居九华山的时期,反映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排斥。诗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理想和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九华山隐居的生活场景,以及他对自然清新环境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心态。首句通过“处山方畏浅”,揭示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思考,认为山的深度与内涵是重要的。接着,诗人表达了宁愿与高峰相近的愿望,而非与世俗的“野客”为伍,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真实画面,山涧的植物以及鸟儿的出现,构成了自然的和谐与诗人的文人气质,体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则是对生活乐趣的反思,诗人感叹为何要轻视眼前的快乐,而选择离开去追逐世俗的纷扰,表现出一种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处山方畏浅:生活在山中,正感到其浅薄,暗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2. 曾慕结深庐:回忆曾向往的隐士生活,表达对深沉文化的向往。
  3. 要与云峰近:希望接近高峰,象征理想与追求。
  4. 宁将野客疏:宁愿与世俗的游人保持距离,反映对清静生活的珍视。
  5. 涧苗来入俎:生活中与自然相连,饮食中有自然的气息。
  6. 林鸟或窥书:自然中的生灵陪伴着自己的文化生活,形成一种和谐。
  7. 何事轻兹乐:对生活乐趣的反思,质问为何不珍惜。
  8. 而从出塞车:离开自然的追求,象征对世俗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将隐居与世俗生活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的选择。
  • 意象:使用“云峰”“涧苗”“林鸟”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拟人:将鸟儿的窥视拟人化,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体现了士人对自然、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高远、清净的生活。
  • 云峰:代表理想和追求。
  • 涧苗: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代表生活的朴素。
  • 林鸟:象征灵性与自由,传达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处山方畏浅”意思是:

    • A. 生活在山中,感到深邃
    • B. 生活在山中,感到浅薄
    • C. 不在山中生活
    • D. 喜欢山中生活
  2.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 B. 对自然生活的珍惜
    • C. 对人生选择的反思
    • D. 对隐士生活的追求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与梅尧臣的《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均表现了隐居生活的理想,王维的诗中更强调山水的意境与空灵,而梅尧臣则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世俗的超然,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