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鸟》

时间: 2025-04-29 01:29:07

日出鸣布谷,月落鸣子规,一气之所感,彼亦不自知。

架犁最晚至,适当农事时;丁壮戴星出,力作孰敢迟。

鸣者既有警,闻者得以思;乃知失时辈,强聒终何为?

百舌亦能言,今默乃其宜。

我作时鸟篇,用继豳人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时鸟》

日出鸣布谷,月落鸣子规,一气之所感,彼亦不自知。
架犁最晚至,适当农事时丁壮戴星出,力作孰敢迟。
鸣者既有警,闻者得以思乃知失时辈,强聒终何为?
百舌亦能言,今默乃其宜。我作时鸟篇,用继豳人诗。


白话文翻译:

日出时布谷鸟鸣叫,月落时子规鸟也在鸣叫,这一切都出自于自然的感应,而它们自己却并不知晓。
耕作的农夫最晚也要开始适时的农事,正当年轻人星夜出门,谁敢在此时延误农活呢?
鸣叫的鸟儿已经发出警示,听到的人能够思考,才明白那些失去时机的人,强烈的喧闹到底有什么意义?
百舌鸟也会说话,而如今保持沉默才是合适的。我作这首《时鸟》诗,是为了继承古人的写作风格。


注释:

字词注释:

  • 鸣布谷:布谷鸟的叫声,常被视为春天到来的信号。
  • 子规:指杜鹃鸟,常在春夏季节鸣叫。
  • 架犁:指耕地的农具,象征农事活动。
  • 丁壮:指年轻力壮的农人。
  • 失时辈:失去时机的人。
  • 百舌:指百舌鸟,因其能模仿各种声音而得名。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布谷鸟”和“子规”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了春天和自然的变化,暗示着农事的节奏与生命的律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他的诗作多描写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风格豪放而又细腻。

创作背景:
《时鸟》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与金朝之间的对抗,诗人借助鸟鸣传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农事的重要性的关注,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时鸟》通过对鸟鸣的描写,将自然与人的生活节奏紧密相连。开篇的“日出鸣布谷,月落鸣子规”,展现了日月交替、时光流转的自然景象,与农事的关系紧密。接着,作者以“架犁最晚至”强调了农事的紧迫感,提示年轻人应该抓住时机,勤奋劳作,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鸣者既有警,闻者得以思”一语,传达了对自然界声音的思考,寓意着自然的警示与人的觉悟。鸟儿的鸣叫不仅是声音的传达,更是对人类生活节奏的提醒。面对失去时机的人,诗人发出了反思,质疑那些无所事事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我作时鸟篇,用继豳人诗”,表达了陆游对古代诗人风格的继承与自我表达的愿望,展现了他对文学传统的尊重与传承。整首诗不仅富有哲理,且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充分展现了陆游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出鸣布谷,月落鸣子规:描绘日夜交替中的鸟鸣,象征着自然规律与时光的流逝。
  • 一气之所感,彼亦不自知:鸟儿鸣叫是自然的反应,但它们自己并不意识到这种自然的变化。
  • 架犁最晚至,适当农事时:强调农事的重要性和时间的紧迫感。
  • 丁壮戴星出,力作孰敢迟:描绘年轻农人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表明勤奋的重要性。
  • 鸣者既有警,闻者得以思:鸟鸣警示人们,提醒他们珍惜时间。
  • 失时辈,强聒终何为:对那些失去时机的人发出质疑,反映了对勤奋与时机把握的重视。
  • 百舌亦能言,今默乃其宜:暗示有时候沉默更为适宜,反映了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 我作时鸟篇,用继豳人诗:表达了对古代诗人风格的继承与自我表达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鸣比作对人类生活节奏的提醒。
  • 拟人:鸟儿被赋予了警示的作用,增强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对生命节奏的关注,强调时光的宝贵和勤奋劳动的重要性。通过自然界的鸟鸣,诗人传达了对时机的把握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谷鸟:象征春天与新的开始,传达出生活的希望。
  • 子规:常常与哀伤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 农事:象征着努力与生活的本质,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时鸟》中提到的“鸣布谷”指的是哪种鸟? A. 杜鹃
    B. 布谷鸟
    C. 百舌鸟

  2. 诗中“鸣者既有警”的含义是什么? A. 鸟儿在警告人们
    B. 鸟儿在唱歌
    C. 鸟儿在争吵

  3. 诗中提到的“失时辈”是指什么样的人? A. 有责任心的人
    B. 失去时机的人
    C. 勤奋工作的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王维《鸟鸣涧》:通过鸟鸣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陆游的《时鸟》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关注自然,但陆游更强调时光与勤奋,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