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八首》
时间: 2025-01-26 23:05: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有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白话文翻译:
废弃的堡垒没有人来关注,破败的墙垣长满了野草。
谁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年尾时又能得到什么回报?
只有孤独的旅人在这里,天意安排他无处可逃。
他只能捡起瓦砾,干旱的土地也无法耕耘。
在崎岖的草丛与荆棘中,他希望能刮去一寸毛发。
他无奈地叹息,我的粮仓何时才能丰盈?
注释:
- 废垒:指废弃的城堡或防御工事。
- 颓垣:破败的墙垣。
- 捐筋力:付出力气。
- 岁晚:年末。
- 孤旅人:孤独的旅者。
- 天穷:天意使人困窘。
- 拾瓦砾:捡拾破碎的瓦片,形象化地表现自己的困境。
- 岁旱土不膏:干旱的土地,不能耕种。
- 刮一寸毛:暗指在艰难环境中苦苦挣扎。
- 释耒叹:放下农具,叹息无奈。
- 廪:粮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高超的文学艺术成就而闻名,尤其在词、诗、散文等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东坡八首》是苏轼在经历政治波折与人生起伏后所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无奈的思考。此诗尤其表现了他在困境中仍然努力生存的决心,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于废墟与失落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苍凉与无奈。开头的“废垒无人顾”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们对昔日辉煌的遗忘。诗人的孤独旅程,既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也是对社会冷漠的控诉。他意识到,尽管自己付出了努力,年末的收获却微乎其微,令人心寒。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不仅表达了个体在大时代面前的渺小,也传达了对命运的无奈。旅人的境遇不仅是自身的困顿,也是对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映。最后的“我廪何时高”更是将个人的生存困境与社会的繁荣联系起来,抒发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废弃的堡垒无人问津,破旧的墙壁长满了野草,表现出荒凉与被遗弃的感觉。
- 谁能捐筋力,岁晚有偿劳:人们在年末时所付出的力量与辛劳,得到的回报却微薄,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
-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孤独的旅人在困境中挣扎,表明了人与命运之间的矛盾。
-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捡起瓦砾象征着努力,而干旱的土壤则暗示着环境的恶劣与生存的艰难。
-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在艰难的环境中,旅人艰难求生,表现出对生存的渴望。
-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放下农具的叹息,表明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旅人”比作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岁旱土不膏”与“端来拾瓦砾”,构成意象的对比,突出了诗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生存希望的渴望。通过描绘孤独旅人的遭遇,苏轼展现了在历史变迁与社会冷漠中,个体所承受的苦痛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废垒:象征着历史的遗弃与人们的无视。
- 孤旅人:代表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助。
- 瓦砾:象征着艰难生存的努力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废垒无人顾”中的“废垒”指什么?
- A. 新建的城堡
- B. 被人遗弃的堡垒
- C. 繁华的城市
-
诗中“岁旱土不膏”表达了什么?
- A. 土地肥沃
- B. 干旱的土地无法耕种
- C. 收成丰厚
-
“我廪何时高”中的“廪”指的是?
- A. 房屋
- B. 粮仓
- C. 农田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东坡八首》与李白《月下独酌》:二者均表现了个体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渴望,但苏轼更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