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时间: 2025-01-10 22:40: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宋代〕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
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
却笑人间举子忙。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衣袍轻盈入秋凉,春蚕吃叶的声音在回廊中回响。禹门已经准备好桃花的浪潮,月殿先收起桂子的香气。大鹏飞向北海,凤凰朝向阳光。又再次携带书剑踏上茫茫的道路。明年此日若能青云高飞,便会嘲笑世间的举子们忙碌。
注释:
- 白苎:一种夏季常用的轻薄织物,象征清新。
- 嫩凉:形容初秋的温度。
- 春蚕食叶:春蚕吃桑叶,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禹门: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方,象征着顺利和希望。
- 桃花浪:寓意着春天的美好景象。
- 月殿:指月亮的宫殿,象征着清雅和高远。
- 鹏北海:大鹏鸟能够飞行万里,象征着志向远大。
- 凤朝阳:凤凰象征着高贵和吉祥。
- 书剑:象征知识和才华,代表文人。
- 青云:代表高升的前途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因其豪放的词风和激昂的爱国情怀而闻名,作品多反映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送别友人廓之赴秋试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理想和科举考试忙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初秋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开头描写了新衣袍的轻盈与秋凉的对比,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通过“春蚕食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词中提到的“禹门”与“桃花浪”,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隐喻着理想与奋斗的过程。鹏鸟与凤凰的意象则蕴含着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友人的激励。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他对青云高飞的渴望,同时对世俗的科举考试持有一种淡然的态度,反映出他对名利的看淡与对理想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苎新袍入嫩凉:新做的白苎衣袍在初秋的凉意中显得格外清新。
- 春蚕食叶响回廊:春天的蚕在吃桑叶,声音回荡在回廊中,象征着生机。
- 禹门已准桃花浪:大禹的门口已然预备好迎接桃花盛开的浪潮,暗示着美好的前景。
- 月殿先收桂子香:月亮的宫殿已经开始收起桂花的香气,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鹏北海,凤朝阳:大鹏飞往北海,凤凰朝向阳光,象征着追求理想和希望。
- 又携书剑路茫茫:再次携带书剑走上未知的旅途,象征着知识与理想的追求。
- 明年此日青云去:明年的今天若能高飞青云,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 却笑人间举子忙:却嘲笑世间的学子们为了功名而忙碌,流露出对世俗的看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剑比作追求理想的工具,体现出文人的理想情怀。
- 对仗:如“鹏北海,凤朝阳”,展现出词作的工整与美感。
- 拟人:春蚕的“响”赋予了春蚕生命,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友人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苎:象征清新与纯洁。
- 春蚕:象征生机与希望。
- 禹门:象征理想与成就。
- 鹏与凤:象征志向高远与高贵。
- 书剑:象征知识与理想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苎新袍”中“白苎”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织物
- C. 一种颜色
- 答案:B
-
“鹏北海,凤朝阳”中的“鹏”象征着什么?
- A. 志向远大
- B. 世俗追求
- C. 自然景观
-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明年此日青云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祝福
- B. 对未来的渴望
- C. 对科举的讽刺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两者在表达情感时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