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斅庾信体》
时间: 2025-01-10 22:5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
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
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
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
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
白话文翻译:
山岭上挂着明月,桂花的香气弥漫。
露珠像珍珠一样洒落在清晨的花丛中。
蝉鸣声响,感受到树木的寒意,萤火虫在微风中显得无比寒冷。
花儿盛开,菊花的花蕊饱满;荷花凋谢,鱼儿在水中嬉戏。
清晨的水边,飞雁鸣叫;黄昏时分,栖息的鸿雁聚集在沙洲上。
高空中凉风习习,清澈的天空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
- 岭:山岭,这里指高山。
- 衔:挂着,承载的意思。
- 宵月:夜晚的月亮。
- 珠穿:像珍珠一样穿插。
- 晓露:清晨的露水。
- 蝉啼:蝉的鸣叫声。
- 觉:感到。
- 萤火:萤火虫。
- 戏:嬉戏,玩耍。
- 晨浦:清晨的水边。
- 鸣:叫声。
- 飒飒:形容风声。
- 氛澄:清新、明亮的空气。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出一种秋日的宁静与清冷,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反映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诗人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自然的观察和艺术创作中。
诗歌鉴赏:
《秋日斅庾信体》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日的清冷与宁静。开篇的“岭衔宵月桂”便构筑了一个清幽的秋夜图景,月色和桂花香气交融,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描写了清晨的露珠和蝉鸣,透过“蝉啼觉树冷”,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季节特征,也传达了深秋的寒意。诗中后段描写了飞雁和栖鸿,展现了迁徙的意象,寓意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变迁。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岭衔宵月桂”:描绘夜晚山岭上挂着的明月,暗示宁静的气氛。
- “珠穿晓露丛”:清晨露水如珍珠般点缀花丛,给人以清新感受。
- “蝉啼觉树冷”:蝉鸣声中,感受到树木的寒意,反映秋季渐深。
- “萤火不温风”:萤火虫在微风中显得寒冷,暗喻秋天的凉意。
- “花生圆菊蕊”:描绘菊花的盛开,象征生命的饱满。
- “荷尽戏鱼通”:荷花凋谢,鱼儿在水中嬉戏,体现自然的循环。
- “晨浦鸣飞雁”:早晨水边的飞雁鸣叫,象征迁徙与离别。
- “夕渚集栖鸿”:黄昏时分栖息的鸿雁,暗示时间的流逝。
- “飒飒高天吹”:高空中的凉风,增强了季节的气息。
- “氛澄下炽空”:清新的空气,明亮的天空,营造出秋日的清澈。
-
修辞手法:
- 比喻:“珠穿晓露丛”将露水比作珍珠,形象生动。
- 拟人:“蝉啼觉树冷”赋予蝉鸣以感觉,增强了诗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日的宁静与清冷,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反映出对生命变化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月桂:象征宁静与清幽。
- 露珠:象征清新与纯洁。
- 蝉鸣:传达秋天的凉意。
- 飞雁:象征迁徙与时间的流逝。
- 菊花:象征生命的圆满与丰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岭衔宵月桂”主要表现了什么意境? A. 寂静的夜晚
B. 热闹的节日
C. 风和日丽
答案:A -
“蝉啼觉树冷”中“觉”字的意思是? A. 看见
B. 感到
C. 听到
答案:B -
诗中“晨浦鸣飞雁”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 A. 早晨的鸟鸣
B. 黄昏的落日
C. 雨后的清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情感更为深沉。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表达秋日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本诗同样使用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思乡情怀,而本诗则更注重自然的描绘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世民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