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白话文翻译:
我穿着草鞋,不去名利场所,
一只轻舟在渺茫的水面上漂泊。
在树下对床听夜雨,
四周静谧无灯火,显得格外凄凉。
注释:
- 芒鞋:指用芒草编制的草鞋,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名场:指名利场,指追求名利的场所,暗指世俗的纷扰。
- 一叶轻舟:比喻人生的漂泊,轻舟象征自由。
- 林下对床:指在树林下的床上,描绘出宁静的环境。
- 静无灯火:环境的安静,没有灯光,增添了孤寂感。
典故解析:
“名利场”一词常用于形容充满竞争和欲望的社会环境,反映出人们对名声和财富的追求。这种追求常常让人迷失自我,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对世俗繁华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柔和的抒情之作。
创作背景:
《雨夜宿净行院》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此时他经历了人生的波折,心中充满感慨,选择在清静的环境中反思人生,逃避世俗的纷扰。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雨夜图景,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开头两句“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直抒心志,诗人选择离开繁华的名利场,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草鞋和轻舟的意象,传递出一种与世无争、追求自由的哲学思想。接下来的两句“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则转向描绘夜晚的孤独与寂静。雨声伴随着孤独的思绪,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芒鞋不踏利名场”:诗人以穿着草鞋来象征自己远离名利的选择,强调一种简朴生活的态度。
- “一叶轻舟寄渺茫”:轻舟的意象让人联想到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象征着自由与无牵无挂的心境。
- “林下对床听夜雨”:描绘诗人在树林下的床上,倾听夜雨,反映出一种与自然亲密的关系。
- “静无灯火照凄凉”:营造出环境的静谧与孤独,灯火的缺乏更显得夜晚的冷清与诗人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轻舟”,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拟人:将夜雨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表达。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比,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孤寂。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自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芒鞋:象征简单与朴素,代表远离世俗的选择。
- 轻舟:象征自由与漂泊,寓意人生的无常。
- 夜雨:暗示孤独与内心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凄凉的氛围。
- 灯火:象征温暖和生活的喧嚣,缺乏灯火则显得格外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选择穿什么样的鞋子?
- A. 革鞋
- B. 芒鞋
- C. 布鞋
-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是什么?
- A. 大海
- B. 夜雨
- C. 太阳
-
诗人对“名场”的态度是?
- A. 向往
- B. 厌倦
- C. 无所谓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在描绘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苏轼更加强调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归隐情怀。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