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王尚书
薛涛 〔唐代〕
碧玉双幢白玉郎,
初辞天帝下扶桑。
手持云篆题新榜,
十万人家春日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穿碧玉和白玉装饰的官员,刚刚辞别天帝,从天宫降临到人间。他手持新榜,记录着世间的荣华富贵,十万户人家的春天显得格外悠长而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玉:一种绿色的玉石,象征华贵和美丽。
- 双幢:指双边的旗帜,象征官职或权力。
- 白玉郎:指身穿白玉装的年轻男子,常用来形容官员的高贵气质。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象征天帝的宫殿。
- 云篆:云中所写的篆书,形容文采华美。
- 新榜:指新的榜单,常用于科举考试或官员任命。
- 十万人家:形容居住的人口众多,景象繁荣。
- 春日长:春天的日子漫长,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典故解析:
- 天帝: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海之神树,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涛,唐代女诗人,生于成都,以其才情和美貌著称。她的诗歌多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抒情,常以女性的视角描绘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盛世,正值科举制度完善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官员的降临,表达对社会繁荣与春天生机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上王尚书》是一首富有生机和希望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官员的华美形象,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美好。起句“碧玉双幢白玉郎”以色彩鲜明的描写,展现了官员的高贵身份与华丽服饰,使人眼前一亮。接着“初辞天帝下扶桑”则引入了神话元素,仿佛这位官员是神界的使者,带着天上的旨意来到人间,暗示着他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后两句“手持云篆题新榜,十万人家春日长”则通过对官员职务的描述,表达了社会的繁荣与百姓的幸福。新榜的出现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机遇,而“春日长”则隐喻着美好的未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寓意着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表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玉双幢白玉郎:用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出官员的华贵形象。
- 初辞天帝下扶桑:引入神话元素,强调官员的重要性与神圣使命。
- 手持云篆题新榜:描绘官员手中持有的新榜,象征着希望和新机会。
- 十万人家春日长:描绘出繁荣景象,暗示着百姓的幸福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碧玉双幢”和“白玉郎”,表现出对称美感。
- 比喻:将官员比作天帝的使者,强调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官员使命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繁荣与百姓幸福生活的向往,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玉、白玉:象征着华贵、尊贵的形象。
- 扶桑:代表着希望与光明的象征。
- 新榜:代表着新的机遇和希望。
- 春日:象征着生机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玉双幢”描述的是哪种形象?
A. 官员的华贵装饰
B. 春天的花朵
C. 神话中的树木 -
“十万人家春日长”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社会繁荣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的“扶桑”象征着什么?
A. 神秘的力量
B. 光明与希望
C. 失落的记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薛涛的《上王尚书》与李白的《庐山谣》都展现了对自然与社会的描绘,但薛涛更侧重于描绘繁荣与希望,李白则流露出对自由与壮丽山河的向往,二者各有风格,但都表现出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