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严子陵钓台)》
时间: 2025-01-11 08:0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生有几,叹欢娱常少,忧愁相属。
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仆仆。
燕蝠尘中,鸡虫影里,见了还追逐。
山间林下,几人真个幽独。
谁似当日严君,故人龙衮,独抱羊裘宿。
试把渔竿都掉了,百种千般拘束。
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
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白话文翻译
人生短暂,有多少欢娱呢?常常是欢娱少,忧愁多。
富贵与功名都是由命运决定,何必为了这些琐事而奔波劳碌呢?
在尘世中,燕子和蝙蝠飞舞,鸡虫在影子里,见到它们还要追逐。
在山间林下,真正能感到幽静独处的又有几人呢?
谁能像当年的严君,故人身穿龙袍,只是独自抱着羊皮大衣而眠?
试着把渔竿放下,抛开所有的束缚和牵挂。
两岸的烟雾和树林,半溪的山影,此地没有荣辱之分。
荒废的台子遗留的身影,至今令人叹息,却无法再吟咏。
注释
-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 欢娱常少:欢娱的时光总是很少。
- 仆仆:奔波劳碌。
- 燕蝠:燕子和蝙蝠,象征尘世的喧嚣。
- 幽独:孤独,安静。
- 严君:指严子陵,古代隐士,以钓鱼为乐。
- 龙衮:指帝王的服饰,象征权贵。
- 羊裘:羊皮衣,象征隐士的生活。
- 拘束:束缚,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无闷,南宋时期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酹江月》写于范成大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严子陵是一位著名的隐士,范成大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厌倦和对自在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酹江月》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浮生短暂、欢娱稀少的思考。开篇以“浮生有几”引入,直指人生的无常,语气中充满了感慨与忧伤。接着,诗人指出,富贵功名皆由命,劝人不必为之而奔波劳碌,体现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俗世的超然。
诗中对比了尘世的喧嚣与山间的幽静,强调了孤独的美好,而“谁似当日严君”则引入了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对严子陵那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此,诗人抛弃渔竿,象征着他对世俗束缚的反抗与放下,渴望回归自然,体验人生的真实与自由。
最后,诗人在两岸的烟林和半溪的山影中看到了无荣辱之分的境界,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生有几,叹欢娱常少,忧愁相属:人生短暂,欢娱的时光少,忧愁却常伴。
- 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仆仆:富贵与功名都是命运所决定,何必为此奔波劳累?
- 燕蝠尘中,鸡虫影里,见了还追逐:在尘世中,燕子、蝙蝠飞舞,鸡虫在影子里,见到它们也要追逐。
- 山间林下,几人真个幽独:在山间林下,真正能够幽独的人又有几个?
- 谁似当日严君,故人龙衮,独抱羊裘宿:谁能像当年的严子陵,故人身穿龙袍,却只抱着羊皮大衣而眠?
- 试把渔竿都掉了,百种千般拘束:试着把渔竿放下,抛开所有的束缚与牵挂。
- 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两岸的烟雾和树林,半溪的山影,这里没有荣辱之分。
- 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荒废的台子遗留的身影,至今令人叹息,却无法再吟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强调其短暂与无常。
- 对仗:如“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仆仆”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排比:如“试把渔竿都掉了,百种千般拘束”,通过排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与情感的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荣华富贵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递了追求自由、逃避世俗束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浮生: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 燕蝠:象征世俗的喧嚣与繁忙。
- 山间林下:代表着宁静、幽独的生活状态。
- 渔竿:象征着追求与束缚的对立。
- 烟林、山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逍遥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浮生有几”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人生的长久
- B. 人生的短暂
- C. 人生的快乐
- D. 人生的富贵
-
诗中“谁似当日严君”提到的严君是谁?
- A. 一位皇帝
- B. 一位隐士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将军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向往
- B. 逃避
- C. 追求
- D. 感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题临安邸》——林升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酹江月》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乡愁与孤独,而《酹江月》则关注于超脱与隐逸生活。
- 《山中问答》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酹江月》的隐逸主题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