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新霁游水北马上偶成》

时间: 2025-01-27 04:16:28

秋色与秋声,萧然满洛城。

未霜林吉赤,新雨野风清。

水气侵肌冷,岚光刮眼明。

谁云景如画,但恐画难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色与秋声,萧然满洛城。
未霜林吉赤,新雨野风清。
水气侵肌冷,岚光刮眼明。
谁云景如画,但恐画难成。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色彩和声响,萧瑟的景象充满了整个洛城。
没有霜的树林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新雨后的野外风景清新宜人。
水气侵袭着肌肤感到寒冷,山岚的光辉刺眼而明亮。
谁说这里的景色像画一样美丽,但我担心画画出来的效果难以达到实景的美。

注释:

  • 萧然:形容景象凄凉、空旷的样子。
  • 吉赤:未霜之前的树林,颜色鲜艳。
  • 岚光:山间的气候、光线,给人一种朦胧清新的感觉。
  • 景如画:形容风景美丽如同画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冲之,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治国理政。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表现了作者在游览时对秋天景色的感悟。在秋雨过后,作者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和自然的美丽,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开头两句以“秋色”和“秋声”相结合,生动展现了秋天的萧条与宁静。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新雨后的清新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水气的清凉侵袭与岚光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秋日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最后一句“谁云景如画,但恐画难成”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承认现实的美丽难以用画笔完美再现,流露出对艺术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思考。全诗充满了对秋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秋色与秋声,萧然满洛城:描绘秋天的色彩和声音,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空旷的氛围。
    • 未霜林吉赤,新雨野风清:描述秋天未霜的树林色彩斑斓,雨后的空气清新。
    • 水气侵肌冷,岚光刮眼明:表现水汽带来的寒意与山间光线的明亮,增强了秋天的感知。
    • 谁云景如画,但恐画难成:反映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但同时感受到艺术再现的局限。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色与秋声”、“水气侵肌冷,岚光刮眼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景色比作画,突显自然之美的难以描绘。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秋天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艺术表现力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追求。

意象分析:

  • 秋色:象征着成熟和收获,同时也暗示着凋零与离别。
  • 水气:代表着清新与寒冷,带来了季节的变化。
  • 岚光:表现出秋日的明亮与清晰,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萧然”是什么意思? a) 热闹
    b) 凄凉
    c) 明亮

  2. 诗人用哪种自然景象来表达秋天的美丽? a) 雪
    b) 雨
    c) 风

  3. “谁云景如画”的意思是: a) 认为景色很美
    b) 认为画比景美
    c) 认为景色难以画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思乡之情,但更多地体现了战乱时的忧伤与无奈。
  • 李白的《静夜思》则以月光引发思乡之情,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