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痴坐书窗待晓钟,
背灯无语意无穷。
一家骨肉正愁绝,
四海弟兄如梦同。
西舍东邻今日别,
北鱼南雁几时通。
行行忍见御沟水,
流出满江花片红。
白话文翻译:
我痴痴地坐在书窗旁,等待着晨钟的敲响,
背对着灯光默默无言,心中情思无尽无穷。
一家人正为亲人离散而愁苦,
四海的兄弟如同梦境般相聚。
今天西边的邻居和东边的邻居要分别,
北方的鱼儿和南方的雁儿何时才能相通。
我行走在路上,忍不住看到御沟的水,
流出满江的花瓣红似血。
注释:
字词注释:
- 痴坐:痴迷地坐着,表示心神恍惚。
- 晓钟:指清晨的钟声,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
- 意无穷:情感无尽,意念无法表达。
- 骨肉:亲人、家人。
- 愁绝:心中忧愁至极,无法忍受。
- 弟兄:兄弟、同胞。
- 西舍东邻:指邻居,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御沟水:古代的沟渠,可能暗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 花片红:花瓣的红色,象征着离别的伤感。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表达了离愁别绪,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离与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其诗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描绘人情世态,常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传递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晓行》创作于一个清晨,作者反映了对亲情的思考与对离别的感慨,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离散加重了诗人的愁苦。
诗歌鉴赏:
《晓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忧伤。开头的“痴坐书窗待晓钟”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沉思,似乎在等待着一个可以解答他内心疑惑的时刻。在这样一个静谧的早晨,灯光的背影与无尽的思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家庭的亲情与社会的疏离感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家骨肉因离散而愁苦的情景,四海的兄弟如梦般的团聚则暗示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不易。西舍东邻的分别,似乎在提醒着我们生活中的常态,而“北鱼南雁几时通”的问句,更是增添了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行行忍见御沟水”描绘出一种流动的景象,水流出满江的花瓣红,象征着离别的伤感与生命的流逝,给予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间的离愁别绪,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痴坐书窗待晓钟:诗人静坐在书窗前,心中充满期待,象征着对未来的渴望。
- 背灯无语意无穷:在灯光的掩映下,诗人陷入沉思,言语无法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 一家骨肉正愁绝:家庭的离散让诗人感到痛苦,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思念。
- 四海弟兄如梦同:兄弟情谊如梦般虚幻,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西舍东邻今日别:邻里之间的分别,反映出社会关系的疏离。
- 北鱼南雁几时通:问句表现出对未来联络的无奈与不确定。
- 行行忍见御沟水:行走中无意看到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流出满江花片红:花瓣随水流动,暗示着离别的伤感与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片红”比喻离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北鱼南雁”,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水流的描绘使其具有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思念,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联系的惆怅,展现了人际关系在时光流逝中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窗:象征着静谧与思考的空间。
- 晓钟: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新生的希望。
- 骨肉:象征着亲情的深厚与无奈。
- 御沟水:流动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 花片红:象征着美好却短暂的事物,代表着离别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痴坐书窗待晓钟”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兴奋
B. 沉思
C. 忧伤
D. 愤怒 -
“北鱼南雁几时通”中的“通”字意指什么?
A. 通行
B. 交流
C. 联系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花片红”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美好
B. 离别的伤感
C. 亲情的温暖
D. 友情的长久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对比汪元量的《晓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前者侧重于家庭与社会的疏离,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汪元量的诗更显沉重,而李清照则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柔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
- 《诗词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