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一》

时间: 2025-01-25 22:52:38

大实木瓜熟,压枝常畏风。

帖花先漏日,喷露渐成红。

青箬包山舍,驰心奉汉宫。

谁将橐驼载,辛苦向骄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实木瓜熟,压枝常畏风。
帖花先漏日,喷露渐成红。
青箬包山舍,驰心奉汉宫。
谁将橐驼载,辛苦向骄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木瓜成熟的情景,枝条因果实的沉重而摇晃,常常担心风会折断。花瓣上露水闪烁,渐渐变得红润。青色的箬笠包裹着山间的小屋,心中渴望着汉宫的富丽。最后,诗人感慨是谁将重物背负,辛苦奔向骄戎的边塞。

注释:

  • 大实木瓜:指的是硕大的木瓜,成熟时果实沉重。
  • 压枝:指因果实的重压而使树枝下垂。
  • 帖花:花瓣贴在枝干上,意指花朵的状态。
  • 喷露:露水喷洒在花瓣上。
  • 青箬:青色的箬笠,通常用来遮雨。
  • 山舍:山中的小屋。
  • 驰心:驰骋的心情,表达对汉宫的向往。
  • 橐驼:指装载物品的骆驼。
  • 骄戎:指骄傲的敌人,通常指外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青霞山人,宋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绘田园风光、农事生活为主题。梅尧臣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尤其是在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方面。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在宣州任职期间,正值农田丰收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农事活动,抒发对乡土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一》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木瓜的成熟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丰收,同时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开头两句“大实木瓜熟,压枝常畏风”,以木瓜的成熟引出对自然的观察,展现出丰收的喜悦与脆弱的平衡,暗示着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接着“帖花先漏日,喷露渐成红”,则利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花瓣在阳光下的绚烂,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和美好。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青箬包山舍,驰心奉汉宫”,在这里,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出对汉宫繁华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追求。结尾“谁将橐驼载,辛苦向骄戎”,则表达了对辛劳与战争的反思,抒发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独特视角,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实木瓜熟:描绘丰收的场景,木瓜成熟,象征着丰饶的自然。
  2. 压枝常畏风:因果实沉重,枝条弯曲,反映出自然的脆弱与不易。
  3. 帖花先漏日:花瓣上的露水在朝阳下闪烁,描绘出晨光的美丽。
  4. 喷露渐成红:露水在阳光照射下逐渐变得红润,象征生命的活力。
  5. 青箬包山舍:青色的箬笠包裹着山间小屋,展现了乡村的宁静。
  6. 驰心奉汉宫:表达对汉宫繁华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7. 谁将橐驼载:疑问句,表达诗人对生活重担的思考。
  8. 辛苦向骄戎:反映了对战争与辛劳的无奈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木瓜的沉重比喻为生活的负担。
  • 拟人:花瓣和露水被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字句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的丰收与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瓜:象征丰收与自然的馈赠。
  • 花与露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青箬:代表乡村的朴素与宁静。
  • 汉宫:象征繁华与理想生活。
  • 橐驼:象征生活的负担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大实木瓜熟”所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春天的花开
    B. 秋天的丰收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2. “驰心奉汉宫”中“汉宫”象征着什么? A. 乡村生活
    B. 农田丰收
    C. 繁华的理想生活
    D. 战争与辛苦

  3. 诗中提到的“橐驼”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和平的向往
    C. 对生活负担的无奈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生活的思考,但梅尧臣更加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在历史背景中融入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不同的诗风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