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雨寄崔碣》

时间: 2025-01-10 22:57:05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

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雨寄崔碣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
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江边雨景。春天已经过了一半,平江上细雨纷飞,雨声如织,打破了蜀地的丝罗。雨声使得篷下的旅人沉沉入睡,寒冷和潮湿让钓鱼的人披上了蓑衣。远处山影暗淡,柳树在雨中显得更加模糊。这时我在怀念旧友,心中充满了惆怅,不知此时他在何方,彼此的思念又是如何呢?

注释

  • 春半:春天已经过了一半。
  • 平江:指平江(今江苏省境内),这里是江的名字,意指江边。
  • 圆文:指细雨,形容雨点如珠子般圆润。
  • 蜀罗:蜀地所产的丝织品,形容细腻、轻盈的织物。
  • 声眠:雨声使人入睡。
  • 篷底:指船上的篷子底下。
  • 寒湿:潮湿且寒冷的天气。
  • 钓来蓑:用来钓鱼的蓑衣,表示渔夫的生活状态。
  • 暗澹:形容阴暗而模糊的样子。
  • 空濛:形容空中朦胧的景象。
  • 怀旧恨:怀念旧时的情感与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杜牧的诗词风格独特,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牧的旅途中,随着春雨的纷飞,勾起对故人的思念。唐代是一个盛世,但杜牧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常常在诗中流露。

诗歌鉴赏

这首《江上雨寄崔碣》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雨江边的凄美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惆怅的氛围。诗的开头以“春半平江雨”引入,春天的雨水为江边的景色增添了几分柔美。接下来的“圆文破蜀罗”则是通过细雨打在丝织品上的声音,展现出一种轻柔而又细腻的感觉,这种声音让人感到宁静,却也引发了对旅人的思念。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声眠篷底客”,描绘出雨声如织,让在船上的旅人沉沉入睡,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寒湿的天气让人不得不披上蓑衣,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惆怅,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似乎在问,对方是否也在怀念自己,形成一种心灵的共鸣。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下,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半平江雨:描绘春季的雨景,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2. 圆文破蜀罗:细雨如珠,声响打破了宁静,透出一种细腻的美感。
  3. 声眠篷底客:通过雨声将旅人引入梦境,表现出孤独和安宁。
  4. 寒湿钓来蓑:描绘渔夫在寒湿的环境中生活,显现出生活的艰辛。
  5. 暗澹遮山远:远山被雨雾笼罩,景物模糊,表现出一种无边的孤寂。
  6. 空濛著柳多:柳树在雨中显得模糊不清,象征着思念与惆怅。
  7. 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情感的转折,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惆怅,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圆文”比喻细雨。
  • 拟人:让雨声具有了催眠的效果。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展现出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全诗以春雨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此处又带来思念与惆怅。
  • 江边:代表着流动的时光与空间,也暗示着旅人的漂泊。
  •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柳树常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增强了全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上雨寄崔碣》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杜甫
    C. 杜牧
    D. 李白

  2. 诗中“声眠篷底客”意指: A. 雨声使人入睡
    B. 渔夫在钓鱼
    C. 旅人在篷底
    D. 以上皆是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旅途的快乐
    B. 对故人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春天的喜悦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夜喜雨》
  • 柳宗元《江雪》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杜牧的这首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个人的豪情。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有所长,反映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