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云海泛瓯闽,
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
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
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
一别十馀春。
白话文翻译:
在云海中,闽地的舟船随波摇摆,
海风起时,船只在岛边停泊。
在这除夕之夜,我怎能想到,
竟然能见到故乡的亲人。
我是一名乘船而来的旅客,
而你则是迷路的旅人。
我们这一生还能再相见几次呢?
自从分别已经过了十多个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海: 指云雾缭绕的海面,形容景色迷离。
- 泛: 漂浮,漂荡。
- 瓯闽: 瓯、闽,指的是福建省。
- 岁除夜: 指除夕夜,即旧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 乘槎客: 指乘坐木筏的旅客,表示漂泊不定的生活。
- 失路人: 指迷失方向的人,形容无助的状态。
- 十馀春: 指十多年的时光。
典故解析:
- 乘槎: 槎是古代一种简易的木筏,象征漂泊与流浪的生活。
- 失路人: 这可能暗指诗人在外漂泊,失去家乡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春节前夕,诗人在外地遇到老朋友张少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交情的珍重,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是一首展现情感深邃的诗作,整个氛围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时刻显得尤为动人。开篇“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给人以开阔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海的辽阔与自由。然而,这种自由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接下来的“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年末的团圆之夜,能遇见故乡的亲人,显得格外珍贵。
在“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中,诗人用自谦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及自身境遇的感慨,似乎两人都是在生活的旅途中迷失方向的角色,彼此相遇成为一种无可替代的慰藉。最后一句“平生复能几,一别十馀春”,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慨,十余年的离别让重聚显得弥足珍贵,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惆怅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事的结合,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海泛瓯闽: 描绘自然环境,表现漂泊的状态。
- 风潮泊岛滨: 自然景象与个人情绪的结合,感受到大海的波动。
- 何知岁除夜: 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意外能在除夕夜重逢。
- 得见故乡亲: 强烈的思乡之情,家人团聚的喜悦。
- 余是乘槎客: 自谦,表明自己的漂泊生活。
- 君为失路人: 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彼此都是在寻找归属。
- 平生复能几: 反思人生,重聚的机会少之又少。
- 一别十馀春: 感叹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漫长。
修辞手法:
- 比喻: “乘槎客”比喻漂泊者,暗含人生的无常。
- 对仗: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岁除”象征着旧年的结束与新年的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海: 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想象与思念。
- 风潮: 表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起伏。
- 故乡: 代表着温暖与归属感,体现了对家园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孟浩然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乘槎客”指的是什么?
A. 失去故乡的人
B. 漂泊不定的旅人
C. 归乡的人
D. 远行的商人 -
“一别十馀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盼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故乡的遗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孟浩然《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偏重于静谧的自然美,孟浩然则在自然景色中融入了对友情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的情感更加复杂与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