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遂宁府宴贡士即席赋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34: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遂宁府宴贡士即席赋二首
作者: 魏了翁
过尽一春花信风,
鱼天鼓浪送蒙冲。
凤翰有目争先睹,
牛角无人叹不逢。
选试谩称新汉使,
作成端属旧春宗。
鹿鸣剩作中和曲,
嶉送飞黄出蚁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春风送来花信,像在鱼天(指春天的天空)中鼓浪,激荡着蒙蒙的云雾。凤翰(高贵的文人)争先恐后地想要一睹风采,而牛角(指普通人)却无人叹息,感叹自己未能成就。选举考试只是口头上称道的新汉使,而实际上所成的,仍然属于旧春的宗族。鹿鸣曲仍在中和之中回响,飞黄(指飞扬的才华)却早已被蚁封(指被埋没,难以施展)。
注释:
- 花信风:春天的风,带来花信。
- 鱼天:比喻春天的美丽天空。
- 凤翰:指高贵的文人或有才华的人。
- 牛角:比喻普通人。
- 新汉使:指新一届的朝廷使者,象征新的希望。
- 旧春宗:指传统的文人或旧有的文化圈子。
- 鹿鸣:古代祭祀时的歌曲,象征和谐与美好。
- 飞黄:比喻才华的飞扬,蚁封则象征被埋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宴会场合,诗人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群进行观察和思考,借宴会之际抒发对社会现象的感慨和对文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文人的志向。开头“过尽一春花信风”,描绘了春天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接着以“鱼天鼓浪送蒙冲”比拟春天的生动与活力,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象。但随即转入对文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提到“凤翰有目争先睹”,暗示文人之间的竞争与追逐,然而“牛角无人叹不逢”又揭示了普通人的无奈与失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后半部分的“选试谩称新汉使”,则反映出对新旧文人交替的无奈与现实的讽刺,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而“鹿鸣剩作中和曲”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尽管时代在变,文人的追求与价值观却依然存在。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一丝忧伤,深刻揭示了诗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尽一春花信风”:春天的花信随着风儿飘过,意指春天的到来。
- “鱼天鼓浪送蒙冲”:春天的天空如同鱼的形状,波浪翻滚,象征春雨的到来。
- “凤翰有目争先睹”:文人们急于争先恐后地想要看到春天的美景。
- “牛角无人叹不逢”:普通人却没有人去叹息自己未能成就。
- “选试谩称新汉使”:选拔考试中口口声声称赞新一届的使者。
- “作成端属旧春宗”:实际上所成就的仍然属于旧有的文化传统。
- “鹿鸣剩作中和曲”:鹿鸣的曲调依旧在回响,象征和谐的文化延续。
- “嶉送飞黄出蚁封”:飞扬的才华却被埋没,难以施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天”、“牛角”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对比。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花信等被赋予了人的特征,增添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文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文人之间的竞争、普通人的无奈以及文化传统的延续,整体情感基调复杂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新生与希望。
- 鱼天:象征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 凤翰:象征文人的才华与荣耀。
- 牛角:象征普通人的渴望与无奈。
- 鹿鸣曲:象征和谐美好的文化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鱼天”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天空
- B. 秋天的天空
- C. 夏天的天空
- D. 冬天的天空
-
“牛角无人叹不逢”中的“牛角”象征什么?
- A. 高贵的文人
- B. 普通人
- C. 官员
- D. 学者
-
诗中的“鹿鸣剩作中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与无奈
- B. 和谐与延续
- C. 争斗与竞争
- D. 寂寞与孤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魏了翁的《次韵遂宁府宴贡士即席赋》与杜甫的《春望》都有着春天的主题,但魏了翁侧重于文人与普通人的对比,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风格上虽有所不同,却都反映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