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全州崇宁断臂和尚
作者: 陈瓘 〔宋代〕
少年得髓几人知,
想见当年断臂时。
此是湘山大知识,
衡门堪继会昌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年轻和尚的敬仰之情,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年轻时的艰辛经历,想必那时他断臂的情景令人感慨。这位和尚是湘山的高人,理应被后人铭记和继承他所教授的智慧。
注释:
- 得髓: 指得到真谛或精华,这里指少年时代的成就和经历。
- 断臂: 指和尚曾经遭遇过的重大痛苦与牺牲。
- 湘山: 指湖南的湘山,象征着高人和智慧的地方。
- 衡门: 衡山的门口,寓意与衡山有关的学问和传承。
- 会昌师: 提到的师者,象征着宗教和学问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表现禅意和哲理为主。他的诗歌风格简练,富有哲理性与思考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与一位名叫崇宁的和尚相识之际,通过对这位和尚年轻时的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他智慧与经历的敬佩,显示出对禅宗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和尚的回忆,展现了对苦难经历的敬重和对智慧的追求。开头两句“少年得髓几人知,想见当年断臂时”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和尚年轻时经历的深切思考。这里的“断臂”不仅是身体的缺陷,更象征着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和尚身份的强调,“此是湘山大知识,衡门堪继会昌师”。这不仅是对和尚智慧的赞美,更隐含了对后人继承其智慧的期望。湘山和衡门作为文化和智慧的象征,既体现了地理的特殊性,也反映了人们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示出一种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得髓几人知: 年轻时的成就和真实经历,只有少数人明白。
- 想见当年断臂时: 回忆起他年轻时经历的重大痛苦,令人感慨。
- 此是湘山大知识: 这位和尚是湘山的高人,智慧非凡。
- 衡门堪继会昌师: 衡山的学问应当被后代所继承,传承其智慧。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断臂”不仅是身体的缺失,也是对追求真理过程中所付出的牺牲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和尚的怀念为主线,探讨了智慧与牺牲的关系,表达了对传承和继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年: 象征着青春与希望。
- 断臂: 蕴含着痛苦与牺牲,代表追求真理的代价。
- 湘山、衡门: 代表知识的源泉与文化传承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瓘
- C. 杜甫
-
“断臂”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身体的缺失
- B. 对真理的追求
- C. 年轻的痛苦经历
-
诗中提到的湘山和衡门象征什么?
- A. 地理位置
- B. 文化与智慧的传承
- C. 自然景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 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 王维《终南山》: 体现对山水的情感与禅意的追求。
两首诗同样探讨了自然与人性、智慧与哲理的关系,展示了宋代诗人对生命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