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起
万籁沈沈见息机,轻寒猎猎入单衣。
新霜俗落露痕重,缺月渐高河影微。
村犬惊寒时自吠,水禽失侣夜犹飞。
更须景物完诗句,莫讶更阑未掩扉。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的夜晚,万物似乎都沉寂下来了,只有轻微的寒气透过单薄的衣物袭来。新霜刚刚降落,露水的痕迹显得格外沉重,缺月渐渐升高,河面的影子也变得微弱。村里的狗在寒冷的夜里时不时地叫唤,水边的鸟儿失去了伴侣,仍然在夜空中飞翔。更需要把眼前的景物描绘成诗句,不要惊讶于深夜时分门还没有关上。
注释:
- 万籁沈沈:万物寂静,声音消失。
- 息机:指万物都在安静地休息,停止活动。
- 轻寒猎猎:微微的寒风轻轻吹来。
- 新霜:刚刚降下的霜。
- 俗落:指霜在表面上凝结成的现象。
- 缺月:指月亮的缺损部分,即弦月。
- 河影微:河面的影子微弱,暗示夜色加深。
- 村犬:村子里的狗。
- 失侣:失去伴侣。
- 更须:更需要。
- 景物完诗句: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纪,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夜晚的景象。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可能在一个清冷的秋冬之夜,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寒冷,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对夜晚细致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夜起》这首诗以清冷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与孤独。开篇“万籁沈沈见息机”,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仿佛万物都在此时此刻沉睡,只有寒风透过单薄的衣物,给人以微凉的触感。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
接着,诗人通过“新霜”和“缺月”描绘出夜晚的景象,霜的凝结与月的缺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同时“村犬惊寒时自吠”,则带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村犬在寒冷的夜里发出叫声,可能是对孤独的回应。水禽在夜空中飞翔,失去伴侣的孤独感,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最后两句“更须景物完诗句,莫讶更阑未掩扉”,则是诗人自我激励的声音。诗人在夜晚的景物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希望将这一切美好记录下来,而不因深夜而感到惊讶或疲惫。这种坚持和热爱,正是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籁沈沈见息机:一切都很寂静,万物似乎都在休息,展现出夜晚的宁静。
- 轻寒猎猎入单衣:微寒的风透过单薄的衣服,给人带来了寒意。
- 新霜俗落露痕重:新降的霜和沉重的露水,描绘出清晨的湿润与寒冷。
- 缺月渐高河影微:缺月在夜空中逐渐升高,河面的影子显得微弱而柔和。
- 村犬惊寒时自吠:村里的狗在寒冷的夜里发出叫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 水禽失侣夜犹飞:水边的鸟儿失去了伴侣,仍在夜空中飞翔,显示出孤独的情感。
- 更须景物完诗句:更需要把眼前的景物化作诗句,表达诗人的创作愿望。
- 莫讶更阑未掩扉:不要对深夜还未关门而感到惊讶,暗示着诗人对创作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比作万物的沉寂。
- 拟人:村犬和水禽的行为赋予了人性,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新霜俗落露痕重,缺月渐高河影微”,对仗工整,加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考,以及对创作的热爱与执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晚:代表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寒风:象征孤独与冷清。
- 新霜:象征新的开始与生命的无常。
- 缺月:象征缺失与孤独。
- 村犬:象征人类的温暖与情感。
- 水禽:象征自由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籁沈沈”意指什么?
- A. 万物的喧嚣
- B. 万物的沉寂
- C. 万物的欢愉
-
“轻寒猎猎”描述了什么?
- A. 炎热的天气
- B. 微寒的感觉
- C. 暴风雨的来临
-
诗中提到的“失侣”主要指的是?
- A. 失去的友谊
- B. 失去的伴侣
- C. 失去的机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陈纪的《夜起》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亮表达了思乡之情,与陈纪的诗在夜晚的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该书中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为理解古诗提供了系统的解析方法和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