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季文都水书吏考满诗》
时间: 2025-01-10 22:14:50意思解释
送赵季文都水书吏考满诗
原文展示:
勾吴水为国,桑田水相争。
水大连陂湖,水小吞泖泾。
高庐或凡垫,下土孰容耕?
吴荫罹患久,都水置司平。
治水亦多术,害利始兴。
侃侃赵公子,为吏有能声。
弃流截高岸,芜塞开通塍。
都府资治画,课最上农乡。
迁官到州县,穑事语田更。
推此泽物志,圣化相流行。
白话文翻译:
勾吴的水流关系到国家,桑田的水流则相互争斗。
水流大者汇聚成湖,水流小者被淹没于小河。
高庐或许是平坦的土丘,谁能在这土地上耕作?
吴地长期遭受水灾,都水的管理者应当安平。
治水的方法有很多,刚开始时的利害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侃侃而谈的赵公子,作为官吏有着卓越的声誉。
他放弃了原有的水流,截断高岸,开通了堵塞的沟渠。
都府的治理方案,注重对农田的管理。
他调任到州县后,讨论农事时更加深入。
推行这样的泽物志向,圣明的治理流传开来。
注释:
- 勾吴:古代地名,指的是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水系发达。
- 桑田:原意为桑树和田地,借指农田。
- 陂湖:指的是水库、湖泊。
- 吞泖泾:吞噬小河,形容小水体被大水淹没的情景。
- 高庐:高大的房屋或土丘。
- 吴荫:吴地的阴影,指水灾的影响。
- 治水多术:治理水灾的办法有许多。
- 侃侃:形容说话清晰而有条理。
- 推此泽物志:推行这样的泽物政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著名诗人,字景行,号云间子,世称“杨云间”。他擅长诗文,作品多以山水、田园、咏物见长。其诗风清新流畅,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水灾频发之时,诗人在此背景下写作,旨在表达对治理水利、改善民生的渴望与期待。赵季文作为一名水书吏,负责水利事业,诗中对他的赞美同时也是对社会治理的呼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自然景观出发,融入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水利管理的深刻理解与关注。首联以“勾吴水”为引子,展现了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紧接着描绘了水流的斗争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诗中通过对比大水与小水的不同,深化了治理水利的必要性。
中间部分更是以赵公子的形象为核心,展现了一个有能力的官吏形象,反映出诗人对人才的崇尚与期待。后两联则强调了治理水利的策略与成效,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抒情中透出理性思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勾吴水为国:水流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 桑田水相争:水流在农田中造成争夺,暗示自然与人类的斗争。
- 水大连陂湖,水小吞泖泾: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生态与人类活动。
- 高庐或凡垫,下土孰容耕?: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农耕活动的限制。
- 吴荫罹患久:长久以来,吴地因水患而困扰。
- 侃侃赵公子,为吏有能声:赵公子作为一个有能力的官吏,代表了希望。
- 弃流截高岸,芜塞开通塍:主动治理水流,开通沟渠,展现治理的积极态度。
- 都府资治画,课最上农乡:都府提供治理的方案,重视农业生产。
- 迁官到州县,穑事语田更:调任后更加关注农业事务,强调务实。
- 推此泽物志,圣化相流行:希望推行良好的政策,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大连陂湖,水小吞泖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以水流比拟治理的复杂性,形象生动。
- 排比:描述水的不同状态,强调治理的重要性。
-
主题思想:
诗歌深刻探讨了水利治理与民生福祉的密切关系,表达了对有能力官吏的赞美与对良好治理的期待,体现了关心国家命运与人民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也代表治理的难题。
- 桑田:农田的象征,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抗争。
- 赵公子:有能力的官吏,代表希望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赵公子”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A. 农业
B. 水利
C. 教育
D. 贸易 -
诗中提到的“水大连陂湖,水小吞泖泾”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水的美丽
B. 水的力量与影响
C. 水的污染
D. 水的宁静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治理水利与民生
C. 个人情感
D.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写自然,但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送赵季文都水书吏考满诗》则更强调社会责任与治理。
- 《登高》:关注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与杨维桢的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