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郯九成过玉山舟中联句》
时间: 2025-01-10 18:43: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郯九成过玉山舟中联句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城角初升旭日暹,舵楼东向起遐瞻。
鳌头直下痴云暗,鹢尾徐开破浪恬。
野色微明金水曲,清江隐见玉山尖。
雨收幕燕檐牙起,风飐樯乌帆腹添。
波影白翻鸥个个,烧痕青出麦纤纤。
弋来野鹜毛全蜕,笱得冰鱼口尚噞。
解箨上萌莲菂苦,泼醅新盎蜜脾甜。
避船好鸟机先识,入座江花手自拈。
未必江山惟客有,也知吏隐许吾兼。
桃花不隔仙源路,诗就宁辞晷刻淹。
白话文翻译:
在城角初升的阳光中,舵楼朝东远望。
海鳌头下,云雾弥漫,心中痴迷。
野外的景色微微明亮,金色水曲映衬着玉山的尖顶。
雨过之后,燕子在檐牙上翩翩起舞,风吹拂着桅杆,黑色的帆鼓起。
波光粼粼,白色的鸥鸟逐个翻飞,青色的麦田里冒出细小的烧痕。
猎人捕来的野鸭毛发已经全脱,网中得来的冰鱼口中尚且噶噶作响。
解开荷箨,辛苦的莲子刚刚萌芽,泼洒的新酒,甜蜜的滋味令人陶醉。
避船而来的好鸟先知晓,坐下后轻拈江边的花朵。
未必江山只有客人能享有,也知道官吏的隐居生活我同样可以兼得。
桃花不隔仙源之路,诗歌宁愿在这一刻停留。
注释:
- 暹:光亮、明亮的样子。
- 舵楼:船舵所在的高处。
- 鳌头:海中的巨兽,象征着高处。
- 鹢尾:一种鸟,象征着轻盈。
- 波影:波纹的影子。
- 弋:用弓箭捕鸟。
- 笱:一种渔网。
- 淹:停留、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宗道,号四知居士。生于元代中期,盛行于文人间,以诗、词、文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维桢游历时的感受,表达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正值元代统治下,社会动荡使得许多文人渴望归隐,诗中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维桢的《同郯九成过玉山舟中联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交融的诗作。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时,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诗的开头便以“城角初升旭日暹”引入,光明的形象带来希望与生机,舵楼的东向则表现了诗人对未知远方的探索与向往。接下来的描写逐渐深入,从“鳌头直下痴云暗”到“清江隐见玉山尖”,层层递进,展现出一种逐步揭示景物的细腻观察力。
诗中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如“雨收幕燕檐牙起”,生动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情景,燕子的舞动象征了生命的活力;“波影白翻鸥个个”则展现了海鸥飞翔的自由与灵动。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在诗的结尾,杨维桢以“桃花不隔仙源路”来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突显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诗的整体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文人的豪情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角初升旭日暹:描绘日出时光明的景象,象征新生与希望。
- 舵楼东向起遐瞻:船的舵楼朝东,表示对远方的向往。
- 鳌头直下痴云暗:在高处俯瞰,看到云雾弥漫的迷雾,意象深邃。
- 鹢尾徐开破浪恬:描述轻盈的鸟在破浪时的样子,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情结合,如“桃花不隔仙源路”暗指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拟人:通过“燕子在檐牙上翩翩起舞”赋予燕子以生命的舞动,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隐含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旭日:象征希望与新生。
- 舵楼:象征掌控与远望。
- 鳌头:象征高处与远大的理想。
- 玉山:象征高洁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舵楼东向起遐瞻”意指什么?
- A. 向南望去
- B. 向东远望
- C. 向西回望
- D. 向北凝视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雨收幕燕檐牙起”描绘了什么情景?
- A. 雨后晴空
- B. 暴风雨来临
- C. 燕子归巢
- D. 夕阳西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情。
- 《早发白帝城》——李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叹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杨维桢与王维的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文的思考,但杨维桢的诗更具细腻的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维桢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