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春暮)》

时间: 2025-01-11 16:42:20

天涯目断江南路。

见芳草、迷风絮。

绿暗花梢春几许。

小桃寂寞,海棠零乱,飞尽胭脂雨。

子规声里山城暮。

月挂西南梦回处。

满抱离愁推不去。

双眉百皱,寸肠千缕,若事凭鳞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春暮)
作者:赵长卿 〔宋代〕

天涯目断江南路。见芳草迷风絮。
绿暗花梢春几许。小桃寂寞,海棠零乱,飞尽胭脂雨。
子规声里山城暮。月挂西南梦回处。
满抱离愁推不去。双眉百皱,寸肠千缕,若事凭鳞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江南春暮时分的思绪和感受。远望天涯,江南的道路已模糊不清,只见那迷人的芳草随风飘荡,春天的气息在花梢上变得暗淡不明。小桃花显得孤寂,海棠花则显得凌乱,飞落的胭脂似的雨点纷纷而下。在子规的叫声中,山城的黄昏悄然降临,月亮挂在西南的天空,梦中的思绪不断回荡。心中满是无法释怀的离愁,眉头紧锁,心如刀绞,仿佛情绪都化作了轻盈的羽毛,漂浮不定。


注释

字词注释

  • 目断:目光所及之处已断绝,形容遥远。
  • 芳草:指春天盛开的花草,象征生机与美好。
  • 飞尽胭脂雨:形容花瓣飘落如雨,似乎是用胭脂染成的,暗示春天的逝去。
  • 子规:杜鹃鸟,常被视为哀愁的象征。
  • 寸肠千缕:形容心中愁苦,情感缠绵复杂。

典故解析

  • 子规声:杜鹃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与离别、哀伤有关,寓意深远,常用以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其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青玉案(春暮)》创作于宋代,正值春末之际,诗人借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痛苦,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青玉案(春暮)》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怀与对离愁的无奈。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感伤。开篇“天涯目断江南路”,便透出一种孤独与迷茫的情绪,仿佛站在江南的尽头,望着远方的道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

随着词情的展开,描绘了春天的芳草与花朵,虽美却也暗含了春天即将结束的伤感。特别是“小桃寂寞,海棠零乱,飞尽胭脂雨”,美丽的桃花和海棠花在春风中显得格外凄凉,似乎在暗示着春天的易逝与生命的脆弱。此时,子规的叫声在山城的黄昏中回荡,似在为这一切添上了几分悲凉。月光洒在西南,带着几分梦幻的色彩,却无法驱散心中的离愁。

最后一句“若事凭鳞羽”,则以轻盈的意象表达了心中千丝万缕的情感,仿佛一切都变得轻柔而难以捉摸。整首词以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生命和情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离别痛苦的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涯目断江南路:远望江南的路,已然模糊,表达了孤独感。
  2. 见芳草迷风絮:芳草随风飘荡,迷人而又无奈,暗示春光易逝。
  3. 绿暗花梢春几许:花枝上春天的气息已不再鲜明,表现出对春天的惋惜。
  4. 小桃寂寞,海棠零乱,飞尽胭脂雨:桃花寂寞、海棠凌乱,花瓣纷飞,象征着春天的凋零。
  5. 子规声里山城暮:杜鹃的鸣叫伴随着山城的黄昏,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6. 月挂西南梦回处:月亮挂在西南,梦境萦绕,暗示着思绪的纷乱。
  7. 满抱离愁推不去:心中充满了无法解脱的离愁。
  8. 双眉百皱,寸肠千缕:眉头紧锁,心如刀绞,表达了内心的痛苦。
  9. 若事凭鳞羽:情感轻柔如羽,难以捉摸,象征着内心的复杂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愁比作飞舞的羽毛,形象生动。
  • 对仗:如“子规声里山城暮”与“月挂西南梦回处”,增强了词的对称美。
  • 拟人:花草似乎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情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逝去与离愁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切思考,情感细腻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暗含生命的脆弱。
  • 花梢:春天的象征,代表希望与美丽的瞬间。
  • 子规:杜鹃鸟,常与离别、哀愁相联系。
  • 月亮:代表思念与梦境,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天涯目断”是指什么? A. 遥远的路
    B. 明亮的天空
    C. 美丽的花朵
    D. 温暖的阳光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一种____(动物)。

  3.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快乐的。(对/错)

答案

  1.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怀,但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春望》:表达了更为沉重的历史感与离愁,着重于社会背景。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尽管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长卿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