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病中口占》
时间: 2025-01-27 04:11: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洪都病中口占 吴泳 〔宋代〕 去年舆疾上洪州,百感婴怀又怕秋。 病体不因衰后觉,宦情谁向死前休。 乞身已晚荒三径,葬子无期负一丘。 造物傥从心所欲,乐天知命更何求。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因病前往洪州,心中百感交集又害怕秋天。 病体并未因衰老而察觉,宦途之情在死前怎能休止。 请求退休已晚,荒废了三条小径,儿子的葬礼无期,辜负了一座坟丘。 如果造物主能随我心意,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注释:
- 舆疾:因病乘坐车辆。
- 百感婴怀:心中充满各种感慨。
- 衰后觉:在衰老之后才察觉。
- 宦情:官场生涯的情感和经历。
- 乞身:请求退休。
- 荒三径:指荒废了家园。
- 葬子无期:指儿子的葬礼迟迟未能举行。
- 负一丘:指未能完成对儿子的安葬。
- 造物:指天命或自然。
- 乐天知命:顺应天命,知足常乐。
诗词背景: 吴泳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这首诗写于作者病中,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对家庭责任的愧疚以及对天命的顺从。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作者晚年,身体衰弱,对过去的生活和未来的命运有所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作者病中的自述,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诗中“百感婴怀又怕秋”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也暗示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恐惧。“病体不因衰后觉,宦情谁向死前休”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死亡的预感。最后两句“造物傥从心所欲,乐天知命更何求”则体现了作者对天命的顺从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宋代士人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舆疾上洪州”和“百感婴怀又怕秋”描绘了作者病中的情景和对秋天的恐惧,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对未来的不安。
- 颔联:“病体不因衰后觉,宦情谁向死前休”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死亡的预感,语言直白而深刻。
- 颈联:“乞身已晚荒三径,葬子无期负一丘”反映了作者对家庭责任的愧疚和对未能完成儿子葬礼的遗憾。
- 尾联:“造物傥从心所欲,乐天知命更何求”体现了作者对天命的顺从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脱和接受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病体不因衰后觉,宦情谁向死前休”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 比喻:如“百感婴怀”中的“婴怀”比喻心中充满各种感慨,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作者对生命终结的反思和对天命的顺从。通过病中的自述,作者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对家庭责任的愧疚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最终接受天命,乐天知命。
意象分析:
- “百感婴怀”:表达了作者心中充满各种感慨,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 “荒三径”:象征家园的荒废,反映了作者对家庭责任的愧疚。
- “负一丘”:象征未能完成对儿子的安葬,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百感婴怀又怕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秋天的喜爱 B. 对秋天的恐惧 C. 对秋天的思念 D. 对秋天的无奈
- “病体不因衰后觉,宦情谁向死前休”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厌倦? A. 家庭生活 B. 官场生涯 C. 社交活动 D. 学习生活
- “造物傥从心所欲,乐天知命更何求”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A. 反抗命运 B. 顺从命运 C. 逃避命运 D. 挑战命运
答案:
- B. 对秋天的恐惧
- B. 官场生涯
- B. 顺从命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无奈接受。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吴泳的《洪都病中口占》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但吴泳的诗更加直接和深刻,而苏轼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泳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吴泳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