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时间: 2025-01-11 05:57:34

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

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愤
作者: 张祜 〔唐代〕

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
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获得官位的愤懑。他三十岁还未被封侯,心中愤懑,四处游历,放荡不羁。他一生都在磨练自己的剑术,却不愿意为那些小人的恩怨而报复。

注释:

字词注释:

  • 未封侯:没有被封为侯爵,表示未能获得高位。
  • 颠狂:形容放荡不羁的状态,情绪激动。
  • 九州:指中国的广阔地域,这里意指游历广泛。
  • 镆铘剑:镆铘是一种古代的剑,表示诗人的武力和才能。
  • 小人雠:小人指的是那些心胸狭窄、阴险小人,雠是指仇恨。

典故解析:

  • “三十未封侯”: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三十岁通常被视为事业的成熟期,未能封侯意味着对理想的失落。
  • “平生镆铘剑”:古代士人常以剑自豪,象征忠贞与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希声,唐代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个性和作品而著称。与李白同为“谪仙人”,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与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祜年少时,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失望与愤懑,表现出年轻人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社会的不满。

诗歌鉴赏:

《书愤》是张祜对自己未能获得官位的强烈表达,诗中充满了年轻人的激情与愤怒。开头两句“未封侯”与“颠狂遍九州”相互映衬,显示出他虽然四处游历,仍感到失落与无奈。诗人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表露无遗,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叛。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平生镆铘剑”,这不仅是对自己武艺的自信,更是对理想执着的追求,象征着他渴望施展才华的决心。“不报小人雠”一句,展现出他内心的高洁与不屑,尽管面临小人的算计,他依然选择不屈服于低劣的恩怨。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对理想的追求。张祜用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情感,构建了一幅充满激情与理想的画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十未封侯:三十岁还未能获得封爵,表达对自身处境的不满。
  2. 颠狂遍九州:心中愤懑,放荡不羁地游历各地,表现出自由不羁的精神。
  3. 平生镆铘剑:一生磨练剑术,代表诗人的才华和志向。
  4. 不报小人雠:不愿意为小人的仇恨而报复,显示出高洁的品格与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未封侯”和“颠狂遍九州”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镆铘剑”比喻自己的才能与武力,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未能获得官位的愤懑,反映出士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俗小人的蔑视,表达了志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封侯:象征着荣华富贵,士人的理想。
  • 九州:代表广阔的天地与自由的追求。
  • 镆铘剑:象征着武力、才能与理想的执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祜在诗中提到的年龄是?
    A. 二十
    B. 三十
    C. 四十

  2. 诗中“颠狂”指的是什么状态?
    A. 安静
    B. 放荡不羁
    C. 忧郁

  3. 诗人对小人是什么态度?
    A. 愤怒
    B. 不屑
    C. 崇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李白)
    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书愤》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登高》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感悟,而《书愤》则是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张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