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作者: 晁端礼 〔宋代〕
月到中秋夜,还胜别夜圆。
高河瑟瑟转金盘。
三十六宫深处卷帘看。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寻常岂是不婵娟。
吟赏莫辞终夕动经年。
白话文翻译:
在中秋的夜晚,明月更加圆润,比起离别的夜晚更显得完美。
高高的河流如同金色的盘子在轻轻转动。
在三十六宫的深处,我卷起帘子向外观望。
芬芳的雾气使云发湿润,清澈的月光照在玉臂上令人感到寒意。
平常的夜晚怎能不如这般美丽动人?
吟咏赏玩,何必辞却这美好的夜晚,要让它在心中永存。
注释:
- 中秋夜: 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赏月的传统节日。
- 高河瑟瑟: 形容河流的轻轻流动,瑟瑟有微风拂动的感觉。
- 三十六宫: 指古代宫殿,暗示着深邃、神秘的地方。
- 云鬟: 古代女性的发型,指云朵般的发髻。
- 香雾: 指夜晚的湿气中带有香气。
- 婵娟: 形容美好的事物,常用来形容月亮。
典故解析:
- 中秋: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团圆和思念。
- 三十六宫: 典故源自古代宫廷文化,暗示着皇宫的深邃与奢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端礼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细腻著称,尤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以月亮为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月亮的崇拜与赏析。
诗歌鉴赏:
《南歌子》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刻画了一幅中秋夜的美丽图景。开篇的“月到中秋夜”,首先引入了诗的主题,月亮在中秋时显得尤其圆润,象征着团圆与完美。而“高河瑟瑟转金盘”则用生动的比喻,将河水与金盘相比较,传达出月光下河水流动的柔美与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在宫中卷帘观月的情景,表现出对月光的向往与珍视。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句,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将夜晚的湿气与清辉的寒意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寒冷的氛围。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美好夜晚的眷恋,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提示人们要在生活中多加珍惜每一刻的美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独具匠心,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到中秋夜,还胜别夜圆。
- 描述月亮在中秋夜的明亮程度,胜过其他离别之夜的圆满,意在突出中秋的特殊意义。
-
高河瑟瑟转金盘。
- 高河的流动声如同金盘在轻轻转动,描绘出一幅优雅的画面。
-
三十六宫深处卷帘看。
- 诗人身处宫中,卷起帘子向外观看,暗示对外界美景的向往。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夜晚湿润的气息与清冷的月光,感受到了夜晚的独特氛围。
-
寻常岂是不婵娟。
- 质疑平常的夜晚是否能与这般美丽的月色相比,表现出对美的追求。
-
吟赏莫辞终夕动经年。
- 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鼓励人们在夜晚吟咏,不必拒绝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 “高河瑟瑟转金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河水的流动。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中秋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团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 象征团圆和美好的时光,常与思乡、怀念结合。
- 高河: 代表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香雾: 传达一种温柔而神秘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中秋夜被称为哪一天?
- A. 农历八月十五
- B. 农历七月十五
- C. 农历九月九日
- D. 农历十月一日
-
诗中描述的“高河”与什么相比?
- A. 金子
- B. 银盘
- C. 金盘
- D. 铜盘
-
诗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描绘了哪种感觉?
- A. 温暖
- B. 清冷
- C. 干燥
- D. 炎热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写月亮的思乡情怀。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中秋月的赞美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晁端礼的《南歌子》与李白的《静夜思》都以月亮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描绘中秋的美景和氛围,而后者则更加强调对故乡的思念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