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

时间: 2025-01-11 02:55:41

蓂荚阶前日月飞,羹墙惆怅望尧眉。

三千年笑巢由错,不见勋华揖逊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蓂荚阶前日月飞,羹墙惆怅望尧眉。
三千年笑巢由错,不见勋华揖逊时。

白话文翻译:

在我家阶前,蓂荚随着日月的更替而飘动,
而我在墙边惆怅,遥望着尧舜的眉宇。
三千年来,巢氏的笑声是否因错失而消失,
如今已经不见那些丰功伟业的身影,犹如在谦逊的时光中消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蓂荚:即蓂荚,是一种植物,形状多样,常用来比喻变化的不可捉摸。
  • 羹墙:指厨房的墙壁,常用来形容家庭的琐事。
  • 惆怅:心中感到愁苦或不安。
  • 尧眉:尧是上古帝王,指其聪慧和仁德的形象。
  • 巢由:巢氏和由氏,传说中的贤人,常被提及为理想的统治者。
  • 勋华:指显赫的功绩和荣华。

典故解析:

  • 尧舜:尧和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象征着治国理政的理想。
  • 巢氏:巢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部落,以智慧和仁义而著称。
  • 三千年:指历史的悠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石涧,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杂咏》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迁和思想活跃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蓂荚”引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变化,接着描绘了诗人对理想人物“尧”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对古代贤君的怀念。诗中“羹墙惆怅”则暗示了生活的琐碎与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末句提到的“三千年”与“勋华”,则揭示了历史的深邃与人事的无常,诗人似乎在思考:理想的统治者是否早已被历史遗忘,辉煌的成就又如何在岁月中消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感叹,借古喻今,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林石涧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紧密结合,展现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蓂荚阶前日月飞:在阶前的蓂荚随日月而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
  • 羹墙惆怅望尧眉:诗人在厨房墙边感到惆怅,遥望尧的眉宇,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三千年笑巢由错:三千年的历史中,巢氏的笑声是否因失误而消逝,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不见勋华揖逊时:如今已看不到辉煌的功绩和谦逊的时代,强调历史的遗忘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蓂荚比喻时间的流逝,羹墙比喻家庭琐事。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尧舜象征理想的统治者,表达诗人对历史的追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统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体现了人类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蓂荚:象征变化、时光流逝。
  • 羹墙:代表家庭琐事与生活的忧虑。
  • 尧眉:理想的君主形象,象征智慧与仁德。
  • 巢由:历史贤人的代表,体现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羹墙”是指什么? A. 墙壁
    B. 厨房
    C. 宴会
    D. 花园

  2. “三千年”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对未来的展望
    C. 对现实的失望
    D. 对历史的赞美

  3. 诗中“尧眉”所象征的是什么? A. 历史人物
    B. 理想的统治者
    C. 个人理想
    D. 自然景物

答案:

  1. B. 厨房
  2. A. 时间的流逝
  3. B. 理想的统治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林石涧与李白的作品都有对历史与理想的思考,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而林石涧则显得更为沉郁,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林石涧的《杂咏》则反映了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惆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