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赴威胜军判官》

时间: 2025-01-27 03:49:25

青骊渡河水,侠气动刀环。

入幕沙尘暗,临风鼓角闲。

地形通栢谷,秋色满榆关。

谁复轻儒者,难淹笔砚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骊渡河水,侠气动刀环。
入幕沙尘暗,临风鼓角闲。
地形通栢谷,秋色满榆关。
谁复轻儒者,难淹笔砚间。

白话文翻译:

青骊马在河边渡水,侠义之气荡动了刀环。
进入营幕中,沙尘弥漫,视线变得模糊;
迎着风,鼓声和号角声显得悠闲。
地形通往栢谷,秋天的景色布满了榆关。
谁还会轻视儒者呢?在笔墨纸砚之间难以长久沉淀。

注释:

  • 青骊:青色的骏马,古代名马之一。
  • 侠气:侠义之气,形容勇敢豪放的气质。
  • 刀环:古代兵器,指刀的环形部分。
  • 入幕:指进入军营。
  • 沙尘暗:形容沙尘飞扬,能见度低。
  • 鼓角:指军中用的鼓和号角,通常用于传递指令或鼓舞士气。
  • 栢谷:山谷名,地形复杂。
  • 榆关:古代的关口,位于秋色之中。
  • 轻儒者:轻视读书人,指对知识分子的不屑。
  • 淹笔砚间:形容难以长时间沉浸在书写和学术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和词人。梅尧臣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中多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梅尧臣任职威胜军判官之际,描绘了前线的军旅生活与个人的志向,反映出作者对士人身份的思考和对军旅生活的体验。

诗歌鉴赏:

《张修赴威胜军判官》是梅尧臣对军旅生活的深刻描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军人的侠气与豪情。诗的开头便用“青骊渡河水”描绘出一种壮丽的场景,青骊马象征着勇猛无畏的精神,暗示着诗人对即将到来的艰难征途的准备。接下来的“侠气动刀环”则进一步强调了士人的豪情与侠义精神,展现出一种勇敢与正义的气概。

“入幕沙尘暗,临风鼓角闲”两句,描绘了士兵在营中生活的细节,沙尘飞扬,鼓声悠然,使人感到一种悠闲与安宁,仿佛战斗的紧张感被瞬间消解。而“地形通栢谷,秋色满榆关”则通过地理环境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秋天的静谧与美丽,增强了诗的意境。

最后两句“谁复轻儒者,难淹笔砚间”是对士人的自省与反思,诗人质疑了社会对儒者的轻视,表达了对知识与文化价值的重视。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照,展现了士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豪情万丈的军旅生活,又不愿意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骊渡河水: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展现出勇猛的气概。
  2. 侠气动刀环:侠义之气在战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入幕沙尘暗:进入军营,环境却变得阴暗。
  4. 临风鼓角闲:在风中,鼓声与号角声显得宁静。
  5. 地形通栢谷:地形复杂,描绘出自然的雄伟。
  6. 秋色满榆关:秋天的景色映衬出时间的流逝与美丽。
  7. 谁复轻儒者:反思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
  8. 难淹笔砚间:强调了学术与文化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青骊马象征豪杰精神。
  • 对仗:如“鼓角闲”与“沙尘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军旅生活的融合,营造出丰富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士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认同的思考,表现了对知识分子地位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骊:象征勇气与豪情,代表了士人的精神追求。
  • 沙尘:象征困境与环境的艰难。
  • 鼓角:代表战争与士兵的生活状态。
  • 秋色: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匹马
    C. 一种鸟
    D. 一种树

  2. 诗中“入幕沙尘暗”描绘了什么情况? A. 天气晴朗
    B. 环境昏暗
    C. 鸟语花香
    D. 风和日丽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什么态度? A. 轻视
    B. 尊重
    C. 无所谓
    D. 忘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张修赴威胜军判官》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前者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社会与士人身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