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亭》

时间: 2025-01-11 12:57:04

钱唐西湖三百寺,芳草画桥烟霭中。

宝陀大士本无相,一亭聊慰伏蛇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钱唐西湖三百寺,芳草画桥烟霭中。宝陀大士本无相,一亭聊慰伏蛇功。

白话文翻译:

在钱唐的西湖边,有三百座寺庙,芳草和画桥在烟霭中若隐若现。宝陀大士(观音菩萨)本来无形无相,这座亭子只是为了纪念他降伏蛇妖的功绩。

注释:

  • 钱唐:指杭州,古称钱唐。
  • 西湖:杭州的著名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
  • 宝陀大士:指观音菩萨,宝陀是观音的别称。
  • 无相:佛教术语,指超越形相,无形无相。
  • 伏蛇功:指观音菩萨降伏蛇妖的传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公垂,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杭州西湖时,对观音亭的描写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边的观音亭,通过提及观音菩萨的无相和伏蛇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西湖美景的敬仰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西湖边的观音亭,通过“钱唐西湖三百寺”和“芳草画桥烟霭中”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繁华和美丽。后两句“宝陀大士本无相,一亭聊慰伏蛇功”则表达了作者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以及对观音亭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钱唐西湖三百寺”:描绘了西湖边的众多寺庙,展现了西湖的宗教和文化氛围。
  2. “芳草画桥烟霭中”:通过“芳草”和“画桥”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3. “宝陀大士本无相”:表达了观音菩萨超越形相的佛教理念。
  4. “一亭聊慰伏蛇功”:指观音亭是为了纪念观音菩萨降伏蛇妖的功绩而建。

修辞手法:

  • 对仗:“钱唐西湖三百寺”与“芳草画桥烟霭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芳草画桥”比喻西湖的美景,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观音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和佛教文化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丽和宁静。
  • 观音亭:象征着宗教和文化。
  • 宝陀大士:象征着慈悲和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宝陀大士”是指哪位佛教人物? A. 观音菩萨 B. 文殊菩萨 C. 普贤菩萨 D. 地藏菩萨 答案:A

  2. 诗中的“伏蛇功”是指什么? A. 观音菩萨降伏蛇妖的传说 B. 观音菩萨的修行功法 C. 观音菩萨的医术 D. 观音菩萨的智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与李廌的诗有相似之处。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李廌的《观音亭》:两者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而李廌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宗教和文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西湖志》:详细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