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游景叔月报三捷》

时间: 2025-01-11 17:04:02

汉家飞将用庙谋,复我匹夫匹妇雠。

真成折箠禽胡月,不是黄榆牧马秋。

幄中已断匈奴臂,军前可饮月氏头。

愿见呼韩朝渭上,诸将不用万户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家飞将用庙谋,
复我匹夫匹妇雠。
真成折箠禽胡月,
不是黄榆牧马秋。
幄中已断匈奴臂,
军前可饮月氏头。
愿见呼韩朝渭上,
诸将不用万户侯。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飞将军在庙中策划,
为我这些普通百姓复仇。
真正成就了折箠捕获胡人的事业,
可不是在黄榆树下牧马的秋天。
帐中已经断了匈奴的手臂,
军前可饮月氏的首级。
我希望能在朝渭之上见到呼韩,
诸将都不需要万户侯的封赏。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将:指汉朝的名将,通常是指李广。
  • 庙谋:指在庙中进行的军事策划。
  • 匹夫匹妇:指普通的百姓。
  • 折箠:折断武器,这里引申为战胜敌人。
  • 匈奴:古代游牧民族,常与汉朝对立。
  • 月氏:古代一个民族,居住在今天的中亚地区。
  • 呼韩:指呼韩邪单于,是匈奴的领袖。

典故解析:

  • 飞将军:源于历史上李广的故事,他的勇猛与智略被后人传颂。
  • 朝渭:古地名,是渭水与朝水的交汇处,象征着重要的战略位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理学家,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代三大家”。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和游景叔月报三捷》这首诗作于黄庭坚与友人游玩时,借古代战争的故事表达对国家命运和普通百姓的关注,反映出他心系天下的情怀和对英雄事迹的向往。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汉代的战争为背景,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同情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诗中前两句提到“汉家飞将”,即李广,利用庙中谋划来复仇,体现了士人对国家与百姓命运的关切。而后几句则通过对战斗成果的描绘,展现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匈奴的强烈反抗。最后一句“诸将不用万户侯”更是直接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真正英雄气概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展示了黄庭坚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家飞将用庙谋:描绘了汉朝的将领在庙中进行军事策划,暗示战争的智慧与谋略。
  2. 复我匹夫匹妇雠:强调了为普通百姓复仇的情怀,表达了对百姓安危的关心。
  3. 真成折箠禽胡月:强调了在战斗中取得的胜利,折箠比喻战斗的成功。
  4. 不是黄榆牧马秋:指出胜利不是轻松得来的,暗示着艰苦的作战环境。
  5. 幄中已断匈奴臂:表示在帐中已经取得了对敌的胜利,传达出一种战斗的紧迫感。
  6. 军前可饮月氏头:描绘了战斗的成果,显示出战士们的勇猛。
  7. 愿见呼韩朝渭上:渴望能见到呼韩邪单于,表达了对战斗的期待。
  8. 诸将不用万户侯:强调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真正的英雄是为了理想而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折箠”比作战胜敌人的象征,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复我匹夫匹妇雠”与“愿见呼韩朝渭上”。
  • 夸张:通过“饮月氏头”,突显战斗的胜利和士兵的勇猛。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汉朝英雄将领的崇敬、对普通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通过历史的回顾,体现了黄庭坚关心国家命运、渴望和平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将:代表勇猛与智略的象征,体现英雄的气概。
  • 匹夫匹妇:象征普通百姓,表达诗人对他们命运的关心。
  • 胡月、匈奴:象征敌人,反映了当时战乱的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家飞将”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 A. 曹操
    • B. 李广
    • C. 刘备
    • D. 诸葛亮
  2. “愿见呼韩朝渭上”中的“呼韩”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 A. 匈奴
    • B. 月氏
    • C. 魏
    • D. 南蛮
  3. 诗中提到的“匹夫匹妇”是指:

    • A. 士人
    • B. 农民
    • C. 普通百姓
    • D. 武将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本诗相比较,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更强调个人的悲苦,而黄庭坚则强调对英雄的崇敬与对普遍百姓命运的关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一定的差异。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基础知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黄庭坚的《和游景叔月报三捷》的主题、意境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