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逝》

时间: 2025-01-26 06:11:12

玉堂岑寂网蜘蛛,那复晨妆觐阿姑。

绿发朱颜成异物,青天白日闭黄墟。

人间近别难期信,地下相逢果有无。

万化途中能邂逅,可怜风烛不须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逝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玉堂岑寂网蜘蛛,那复晨妆觐阿姑。
绿发朱颜成异物,青天白日闭黄墟。
人间近别难期信,地下相逢果有无。
万化途中能邂逅,可怜风烛不须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玉堂,墙角的蛛网让人觉得孤寂,早晨的妆扮再也难以见到阿姑的面容。看似绿发红颜的身影如今变得陌生,青天白日之下,黄土埋葬了那些逝去的灵魂。人间的离别让彼此难以期待重聚,地下的相遇又是否真实存在?在万物变化的途中,能够偶然相遇,真是可怜那风烛之光,难以维持片刻。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堂:指华丽的厅堂或室内。
  • 阿姑:对女性的亲切称呼,可能指与诗人有亲密关系的人。
  • 绿发朱颜:原本美丽的形象,绿发朱颜后变为异物,暗示逝去的青春。
  • 黄墟:指坟墓或埋葬之地。
  • 风烛:比喻生命的脆弱,代表着易逝的时间和生命。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整体气氛和情感都在表现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情感细腻而见长,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及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黄庭坚晚年创作的,可能受到亲友离世或自身老去的影响,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思。

诗歌鉴赏:

《哀逝》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与无奈。开篇即以“玉堂岑寂”设定了一个寂静的氛围,暗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接着提到“晨妆觐阿姑”,描绘了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已逝亲友的思念。通过“绿发朱颜成异物”,诗人感慨青春的逝去,那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已成陌路,感情的转变让人倍感惆怅。

“青天白日闭黄墟”更是深化了对生命的反思。青天白日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而“闭黄墟”则让人联想到死亡和埋葬,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生命的脆弱。接下来,“人间近别难期信,地下相逢果有无”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重聚的渴望,深入探讨了生死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句“万化途中能邂逅,可怜风烛不须臾”不仅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珍贵相遇,尽管生命如风烛般脆弱,却仍然值得珍惜。整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丝温情,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死的深刻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堂岑寂网蜘蛛:描绘一个空旷、冷清的环境,带出孤独感。
  • 那复晨妆觐阿姑:暗示失去,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绿发朱颜成异物:对比昔日的美丽与如今的陌生,表达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 青天白日闭黄墟:明亮的天与埋葬的土地形成对比,象征生死的分隔。
  • 人间近别难期信:强调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重聚的无奈。
  • 地下相逢果有无:对幽冥世界的思考,探讨生死之间的联系。
  • 万化途中能邂逅:表达了对偶然相遇的珍惜。
  • 可怜风烛不须臾:比喻生命的脆弱,强调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比作“风烛”,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生命的脆弱。
  • 对仗:如“青天白日”和“黄墟”,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风烛”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以及对生死之间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堂:象征高雅与孤寂。
  • 蛛网: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黄墟:象征死亡与埋葬,暗示生命的终结。
  • 风烛:比喻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堂岑寂”表示什么? A. 热闹的环境
    B. 寂静的氛围
    C. 美好的回忆
    D. 自然的景色

  2. “风烛”在诗中比喻什么? A. 年轻
    B. 生命的脆弱
    C. 繁华的生活
    D. 永恒的爱情

  3. 诗中提到的“阿姑”最可能指代: A. 朋友
    B. 亲人
    C. 幼时玩伴
    D. 不知名的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哀逝》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黄庭坚更为细腻地描绘了对逝去亲友的思念,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放的饮酒作乐,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