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时间: 2025-04-22 06:15:13

傅语双峰老,汝师是如来。

如何一瓣香,却为杨诚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傅语双峰老,汝师是如来。如何一瓣香,却为杨诚斋。

白话文翻译:

傅老说:双峰的那位老方丈,你的老师是佛祖如来。可是,为何这片香气,却是来自杨诚斋呢?

注释:

  • 傅语:指傅老所说的话。
  • 双峰:指双峰寺,可能是诗人所崇敬的寺庙之一。
  • 汝师是如来:这里的“如来”特指释迦牟尼佛,意即你的老师是佛教的创始人。
  • 一瓣香:指香气,可能象征着一种精神或心灵的滋养。
  • 杨诚斋: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与其相关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而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探讨与思考中,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佛教哲理的理解与个人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短的语言蕴含了深远的哲理,诗人通过“傅语双峰老”引入佛教的思想,表面上是对一位老方丈的沟通,实际上却揭示了人类对理解与觉悟的追求。诗中的“如来”不仅是指佛教的创始人,更象征着一种智慧与真理的存在。随后的“如何一瓣香”,引发读者对香气来源的思考,暗示着精神的追求并非来自外在,而是内心的修炼与体悟。最后一句“却为杨诚斋”,则是诗人自谦,表达了自己在佛教精神上的追随与努力。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内涵却丰富深刻,体现了杨万里对宗教哲学的独到见解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傅语双峰老:傅老在与双峰寺的老方丈进行对话,暗示着传授与传承。
  • 汝师是如来:直接指出了老方丈的师承关系,强调了佛教的教义。
  • 如何一瓣香:提出疑问,暗指香气的来源以及其意义。
  • 却为杨诚斋:自谦地将香气的来源归于自己,表达了个人的修行和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气比作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修养。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佛教哲理的探讨,表达了对内心修行的重视,强调精神境界的重要性。杨万里通过对话形式展现出对师承关系的尊重,同时也反思个人的追求与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峰:象征着高尚的修行与追求。
  • 如来:象征着智慧、真理与解脱。
  • 一瓣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滋养。
  • 杨诚斋:代表个人的修行与对佛教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如来”指的是哪个宗教的创始人?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d) 伊斯兰教

  2. “一瓣香”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精神的追求
    c) 外在的名声
    d) 情感的纠缠

  3. 杨万里在诗中自称“杨诚斋”,这代表他对什么的追求? a) 物质享受
    b) 名利权势
    c) 精神修养
    d) 个人成就

答案:

  1. b) 佛教
  2. b) 精神的追求
  3. c) 精神修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陆游:两位诗人皆为南宋时期的杰出代表,但杨万里更关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陆游则多表达爱国情怀,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